一直以來,中共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其黨組織不僅滲透在大陸各階層中,甚至對外輸出中共價值觀。中共控制的資本大肆收購西方高科技企業,竊取對方的智慧財產。這種不正常的滲透,早引起美國、德國、澳洲、日本及歐盟等自由國家的警覺和憤怒。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自由社會陣營正在以各種方式反制中共。

中共要加強「黨的領導」 外企憂心

「十九大」以來,中共要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要求」,並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同時,中共強調加強黨在企業中領導地位,一些合資企業將重大決策交由黨組織定奪。中共稱,「企業建立黨組織有利於促進企業內和諧的工作關係。」

長期以來,容忍共產黨在企業內部設立黨支部已成為外企在中國做生意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

據報,截至2016年底,中國14.7萬家國有企業中有93.2%建立了黨組織,273萬家私人企業中有67.9%建立黨組織,10.6萬家外商投資企業中有70%的在華外企建立了黨組織。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的話說,中共企圖在外企營運當中扮演越來越大的角色。去年7月底,十幾名歐洲在華公司高管聚集在北京,討論他們對於此事的擔憂。

一名參加會議的高管告訴路透社,一些公司迫於「政治壓力」,修改跟中共國營機構合營企業的章程,允許共產黨對企業營運和投資決策擁有決定權。這名西方高管說,改變的合資協議令高管們深深擔憂。他的公司迄今抵制這個做法。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中共勢力也在滲透中國私營企業的同時,更加加強對國有上市企業的控制。去年有幾十家在香港等地上市的中國國有企業更改企業章程,這些企業的董事會需要徵求企業黨委的意見。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說,面對私企不斷壯大,中共的互聯網監管機構正在討論持有騰訊、微博和優酷土豆等公司1%的股份。

中共控制企業的最主要表現是,在企業中建立層層黨委、黨支部、黨小組等結構。香港著名政治評論員練乙錚教授在《紐約時報》的文章指,現代中國經濟是一個共黨與企業凝結在一起的利益集團,而不是真正受市場調控的企業。

因此,中國經濟在這種黨組織的體制下,永遠不可能是自由地發展,而是按照黨的意志營運。

中共為何要強迫外國公司建立黨支部?美國企業研究所國際貿易專家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曾表示:一個是政治控制,其二是探聽公司情況,其三是盜竊外國公司商業機密。

中共加強「黨的控制」,也導致在華外企紛紛撤離中國。不論是《網絡安全法》或者「黨建入章」的中共政策導向,都在加劇國內外危機。

時政評論員夏小強表示:「中國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的左轉,使得國際社會更加深了對共產主義紅潮來襲的恐懼和擔憂,這(又)使得中共統治下的中國陷入更大危機之中。」

中興事件本質透視:一切都是「黨惹的禍」

在國際上,中共對外統戰、收買各國政要、收買國外媒體、進行海外間諜活動、進行大肆的跨國收購、推銷「一帶一路」等等,早已引起西方國家的注意。

由於中共把手伸得太遠,搞僵了與許多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一場全球範圍的反共的情緒正在醞釀。今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正在覺醒,並採取行動反制中共。

以美國為例,特朗普的經貿、外交、國安等人事,都換上了對中共強硬的鷹派。如白宮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ro)、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Emmet Lighthizer)、新換上的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新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

幾個月來,美國公佈的三份國安文件:《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以及《核態勢評估報告》,都將中共認定為美國未來的主要對手。

更讓中共憂心的是,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中共利益誘惑和威脅恐嚇,對特朗普不起作用。特朗普甚至打出台灣牌,從高層互訪,到敏感軍品出售,不斷突破中共一直叫嚷的「底線」。

最近發生的美國制裁中興通訊事件,一個小小的晶片擊垮了中共靠宣傳營造的「強大」幻象。

美國商務部4月16日宣佈,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這一禁令為期長達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除了中興通訊外,被美國國會報告點名從事「經濟間諜」的還包括華為、聯想。

這距離上一次中興被制裁才剛過一年。2017年3月,美國商務部決定重罰中興,理由是美方聲稱中興違反了美國相關出口禁令。隨後,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支付總計8.92億美元的罰款,以及3億美元的暫緩罰款。

2012年,路透社發佈了關於朝鮮和伊朗禁運的調查報道,稱中興與伊朗簽訂合同,從美國一些知名科技公司運出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硬體和軟體。

被稱為「頭牌高科技公司」的中興是中國手機第二大廠,被稱為「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的開拓者」。在2017年年報中稱,中興是「全球領先的綜合性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和全球綜合通信信息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

就在美國宣佈禁售令生效的當天,包括高通、英特爾、IBM、賽靈思、德州儀器等多家美國公司,立即向中興發出終止合作的通知,包括中興及其上下游的生產線,也傳出員工被迫休假及停工的事件。

4月20日,中興董事長對外承認,美國的制裁將使中興進入「休克狀態」。並稱這樣的制裁對中興「極不公平」「不能接受!」又稱「中興通訊的產品在國內和全球市場有13億人口的支持」「決不放棄」。

不過,很快中興就「服軟了」。4月22日晚中興發公告稱,針對美國激活拒絕令,「公司在採取措施以遵守該拒絕令,而且在積極與相關方溝通以及尋求解決方案。」

然而,從中興事件的本質上來看,「一切都是黨惹的禍」。

趙紫陽前秘書鮑彤的文章表示,中興破壞禁運、捏造對有關員工進行懲治的虛假報告。可是,中興居然有恃無恐,恬不知恥而且得意洋洋地以其齷齪勾當得到「十三億人民支持」自居。因為這背後有中共商業部和外交部「拔刀相助,保駕護航」。

文章認為,是誰授權這個董事長盜用全國人民的名義壯膽?又是誰指派外交部和商業部沆瀣一氣吶喊助威?——這也許是中興永遠無法明說的黨國要務。這恐怕唯有領導一切的中共有本領、有資格、有責任說得清楚。

紐約時事評論員朱明表示,世界上許多國家,如加拿大、瑞士、丹麥、新西蘭,都沒有自己的手機晶片。但這些國家,老百姓都過得很好,也不會受到外界威脅。而中共虛假的教育宣傳,賦予中國人屈辱感,甚麼都要「趕英超美」,而不是融入自由社會一道發展。因為共產體制的殘暴、欺詐本質讓自由社會不敢跟你分享一些關鍵技術。古巴、朝鮮受到制裁就是因為這一點。中共現在大張旗鼓「加強黨的領導」,當然惹來國際社會警覺。

美企站出來發聲指責中共竊取知識產權

除中興外,中國另一家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也面臨刑事調查,或面臨著比中興更為嚴重的後果。路透社報道,紐約聯邦檢察官至少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在調查華為,了解他們是否違反美方出口和制裁法令,將產品運往伊朗和其它國家。

其實,中國作為半導體消費大國,自給率很低。半導體產業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僅三分之一左右。

中國所有的高科技產品均嚴重依賴美國,中國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晶片取代美國?這個答案是不可能,因為中國在這領域至少落後美國20年。網絡上自稱有10年電子行業經驗的工程師的結論是:20年來,中國的晶片研發,毫無寸進。

根據美國知識產權盜竊委員會的估計,中共每年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給美國經濟造成2,25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的損失。到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站出來發聲,指責中共竊取知識產權。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在媒體撰文表示,在打擊中國包括「中國製造2025」在內的產業計劃的背後,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思維與國際政治的攻勢不謀而合。特朗普政府整合與善用資源,確立一套「反中政策」,目前已贏得政界、產業界、學界、軍界的支持,將中國打成國際政經體制內的自利者。

文章認為,這次美中貿易戰,美國和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澳洲、德國、法國等國家一起,對中國課徵高關稅。中興在美投資多年,遭此沉重打擊後,將很難在美國再起。

最近,大陸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大力吹捧中國製造業水平和技術優勢。巧合的是,中興事件正好潑了一盤冷水。

李書福收購戴姆勒 引發歐洲對中共的擔憂

此外,近年來,陸企大舉海外投資倂購歐洲企業,已引起歐洲多國的擔憂。除了擔心技術外流,中資的不透明,也令歐洲各國感到不安。

今年2月,已經買下瑞典富豪汽車(Volvo)的中國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以90億美元大手筆收購德國奔馳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汽車近10%的股票,成為戴姆勒的最大股東。此舉據信是為了取得戴姆勒的電池等技術。

消息傳出震撼德國政壇,吉利持股之高,連戴姆勒高層也感到意外。因為吉利此前並未透露其收購比例超過3%和5%的監管披露門檻。德國金融監管局表示,正在調查該案是否違反了披露規則。

除了擁有富豪汽車,李書福一年來入主富豪卡車、蓮花(Lotus)跑車、馬來西亞Proton及英國黑色出租車生產商LEVC,並且投資研究飛行汽車的初創企業Terrafugia。

陸媒騰訊網報道,李書福投資戴姆勒的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國某地方的官方資金,另有少部分境外資金」。報道稱,吉利這次或許像8年前收購富豪一樣,有黑龍江省大慶市政府作為國資參與其中。

今年1月,國際知名諮詢服務機構安永公佈報告顯示,2017年中資企業在德國投資額達137億美元。去年中資企業共併購德國企業54家。

針對一些中資企業進行高調併購活動,德國政府和民間對此感到不安和擔憂上升。德國政府去年加強限制,把持股25%的門檻擴大到更多的商業領域。

據德媒報道,歐盟委員會基於安全考慮,打算審查對重要戰略領域企業的收購;在必要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出面叫停。

此外,近十年中,中資已併購法國波爾多葡萄酒區的150家酒莊。過去兩年中資已在法國中部買下兩千六百公頃的麥田。這些舉動也引發法國輿論反彈。

對於中資在全球不斷大肆收購,今年2月,德國外長再次在公開場合,警告中共的威脅,呼籲西方社會拿出策略。

歐洲的研究機構曾警告說,中共在歐洲迅速加大的擴展其政治影響力,以及推廣其威權主義理念的做法對自由民主以及歐洲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重大挑戰。

與美國一樣,歐盟與澳洲也紛紛出招抵制。歐盟領導層與歐洲議會正審議新條例禁止中國企業收購在德、法以及其它歐洲國家的高科技企業。法國、德國正在列出估計上千間「不能讓中國買走」的科技公司清單。

中共國企海外併購頻失敗

最近數年,中共政府支持的公司及中資企業,都以收購或併購德國、美國、日本及澳洲等西方國家的高科技公司、半導體公司為主要目標。

去年以來,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多次否決中資企業併購美國高科技公司。如中資高科技的博通併購美國高通、中共支持的凱橋私募股權公司收購萊迪思半導體、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等併購案。

此外,中共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投資英國核電廠、鴻海併購日本東芝、中資企業投資或併購澳洲高科技公司等案失敗,背後都有美國的身影。

今年1月,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在美國收購速匯金(MoneyGram)以失敗告終,這宗高達12億美元的收購案被美方拒絕,外媒指是因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擔憂中資併購存在的數據安全性問題,可能被用來識別美國公民的信息。

外界認為,螞蟻金服收購案受阻後,會令中資在海外收購進一步受挫,尤其是在美國。

據湯森路透的數據指,2017年全年中資企業境外併購交易數量,下降至866宗,按年跌幅為5.7%,而金額的跌幅較大,為1,419.2億美元,較2016年的2,181.6億美元下跌了35%。

另據羅兵咸永道今年1月底發表的報告顯示,去年中資併購活動交易價值從2016年的歷史高點回落11%至6,710億美元,基本相當於2015年的水平。

去年12月,海航集團因一宗失敗的併購案在美國遭到起訴。

據美國之音報道,位於新澤西州的美國軟件工程公司內斯科技在紐約州最高法院起訴海航兩家公司: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和海航集團指控海航未盡最大努力以獲美國監管機構對收購該公司下屬公司的批准,從而造成其財務損失。內斯科技尋求海航集團賠償至少6500萬美元。

報道說,這宗兼併案失敗的原因之一是海航與中共政府的神秘關係。起訴書顯示,海航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峰是中共官員;海航獲中共政府至少兩筆總值1.75億美元的貸款。

今年4月2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佈2018年特別301報告,中國連續14年入列「優先觀察名單」。華府表示,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是特朗普政府的首要任務。

旅美政治評論家陳破空表示,中資收購受挫,是因為外國逐漸識別了它的目的。「中共就是要把人家的創新技術給買走,留下空殼公司,而且瞄準西方的經濟或者政治的生命安全線,給人家構成國家安全危害。」

時事評論員石久天說,中共的外交危機會越來越嚴重,因世界已對中共越來越擔憂。在西方遏制的情況下,中國要真正崛起,就只能拋棄中共,改變現在的政治制度,重構中國的文化和價值觀才是出路。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