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本所繪的《步輦圖》局部,圖為唐太宗接見吐蕃使者。(公共領域)
屈突通,為隋唐兩代的名將,歷經隋文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四任皇帝。
屈突通為人忠直盡責,曾捨身力救千餘人性命,也在隋末勉力支撐著即將傾倒的隋朝,無奈隋朝氣數已盡,後遇唐高祖、唐太宗兩位明君賞識,大展長才,建功無數。他一生守節,求仁得仁,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並配饗太宗廟庭。
冒死進諫 救下千餘人
開皇十七年,屈突通被拜為親衛大都督,奉文帝之命赴隴西縣檢查牧群,因秉公執法,竟查出官員隱匿不報的牧馬兩萬多匹。文帝作為開國明君,早年勵精圖治,一手開創「地廣三代,威振八紘」的王朝,可惜無法善始善終,在晚年愈發猜忌苛察,制定酷法嚴刑,殘害臣民,令朝野人心恐慌。他得其奏報,盛怒之下,欲處死太僕卿及涉案的諸位監官,人數多達一千五百人。屈突通此行有功,卻不忍這許多人因他喪命,更不希望隋帝因此事擔上殘暴嗜殺的惡名。他拼著一死,忤聖意而直諫:「人死不復生,陛下是至仁至聖的君王,用最仁慈的政令撫育天下,怎麼能因牲畜財產而殺死一千多人?臣斗膽以死請命!」
文帝的反應可想而知,《舊唐書》說他「嗔目叱之」,已是到達震怒的頂點。《戰國策》曾論及天子之怒,是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的人間慘象。屈突通年方弱冠,此時心中也難免掠過一絲恐懼,但他憑著初生牛犢的勇氣,繼續叩頭請命:「我願自身受戮,來換那一千多人的性命。」文帝到底不昏庸,終於頓悟屈突通一番苦心,私藏牧馬的臣子雖有過,卻罪不至死。若一日之間處死這麼多人,不僅政務拖延,更會失去天下人心,最終受損的還是文帝自己。他當即向屈突通認錯:「我竟如此不明事理,應免除太僕卿等人的死罪,表彰你諫諍的忠心。」
隨後,屈突通日漸受到重用,不久升為右武侯車騎將軍。當時弟弟屈突蓋任長安縣令,兄弟倆皆以執法嚴明、鐵面無私而聞名,街前巷裡遂流傳出一句童謠:「寧食三斗艾,不見屈突蓋。寧服三斗蔥,不逢屈突通。」隋人對屈突通兄弟的敬畏之心可見一斑。
板蕩忠臣 視死如歸
大業末年,盜賊群起,天下大亂。煬帝不顧群臣的規勸,仍遊幸江都,他下令屈突通鎮守長安,自己帶著愛妃享樂去了。
此時李淵、李世民父子所率領的義軍從太原起義,一路勢如破竹,直逼京城。隋代王派遣屈突通進駐河東。唐國公李淵的義軍和屈突通的大將桑顯和數次交鋒,最後義軍的大將劉文靜大破桑顯和,擄獲眾多人,屈突通更顯勢孤力單。
當時不論是天下豪傑或黎民百姓都紛紛追隨唐國公的義軍,尤其李家二郎李世民的軍隊軍紀嚴明,廣施仁政,所到之處,軍民扶老攜幼,自動請求歸順。
屈突通深知天意及天下人心都在李家,而且自己處境艱難。有人勸他歸降唐公,但他歷事兩主,受人厚祿,豈可輕言背叛?他大義凜然地說:「我怎可在此時逃難?唯有一死罷了!」又摸著脖子說:「當為國家挨一刀!」
李淵父子求才若渴,怎麼會放棄屈突通這位忠勇守節、奮戰不屈的大將呢!於是派屈突通的家僮赴河東去招降他,不料屈突通立即斬了家僮,堅拒受降。
李淵的軍隊於西元617年11月攻破了長安,屈突通聽聞京師平定,他的家屬都被收押,知道隋朝將亡。但他決心守住潼關,因為潼關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他不能失去這一方城池,於是令副將桑顯和鎮守潼關,他率兵東下前去洛陽求援。
但天象所趨,人心所向,非這位亡國忠臣所能左右的。此時天下百姓已不堪戰亂,皆渴望有明主能重整這破碎的山河,讓他們結束顛沛流離,能過安定的生活。而且唐公已入京,天下歸唐似乎已成定局。所以屈突通一離開,副將桑顯和就投降了劉文靜的義軍。
劉文靜派遣多名副將與桑顯和直追屈突通,在稠桑追上他,屈突通結陣備戰。而唐軍派出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前往勸降。屈突通視死如歸,見愛子便喊話:「昔日與你為父子,今日與你為仇敵。」命將士放箭,準備射殺兒子。
桑顯和入陣向屈突通陣營大聲疾呼:「京師已陷落,你們都是關西人,現在能往哪去呢?」眾將士聽到後,無不放下兵器,放棄戰鬥。屈突通深知眾將士皆已無路可走,自己一人也難撐大局,唐公父子的英明早已名聞天下,於是下馬向東南方跪拜嚎哭:「臣力屈兵敗,沒有辜負陛下,天地神祇,實所鑒察!」說完,他被生擒送往長安。
幸遇明君 完成使命
屈突通的忠心日月可鑒,怎奈隋朝短命,乃是為唐朝盛世做鋪墊,隋朝的賢臣良將是上天安排為唐朝開國所用。屈突通降唐正是順從天意,完成輔佐唐太宗開國、建國、平亂的使命。
所以李淵一見到屈突通,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為何相見得這麼晚?」屈突通慨然淚下,「我不能盡人臣之節,沒有辦法才到了這裡,是本朝的恥辱,我愧對代王。」李淵卻盛讚他說:「你是隋室的忠臣。」並當場將他釋放,官拜兵部尚書,封為蔣國公,安排至秦王李世民的帳下。
西元618年李淵即位為帝,改國號唐,史稱唐高祖。唐朝建立之初,尚有許多群寇割據的局面,如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等都雄霸一方,局勢險峻,風塵未寧。年少的秦王懷慷慨之志,統帥三軍,肩負平定群寇的重任。屈突通為秦王行軍元帥長史,一路追隨秦王,忠心護主,奮勇抗敵。
清廉正直 高風亮節
武德元年八月,屈突通隨秦王征薛仁杲。唐軍大捷,擄獲眾多賊兵精騎,也收繳了堆積如山的珍寶,諸將皆爭相奪取,只有屈突通與房玄齡分毫不取。高祖李淵聽到後,說:「蔣國公清正奉國,慎終如始,果然名不虛傳。」特賜金銀六百兩、織物一千段。
接著屈突通又隨秦王討伐洛陽的王世充,但當時他的兩個兒子定居在洛陽,高祖擔心其子的安危。屈突通表示,許久以來就想以身命奉獻國家,希望報答高祖、秦王的知遇之恩。兩兒若死,也是他們命該如此,他不能以私害義。
屈突通不怕死、不貪財、不執於親情,忠義守仁,可謂是高風亮節之士。難怪高祖歎息說:「徇義之夫,竟到如此地步!」
平亂救駕 論功第一
武德三年九月,秦王率500騎兵,攜尉遲恭巡視戰地,到達魏宣武帝陵(洛陽北邙山上)時,遭遇王世充與單雄信率領的萬名大軍包圍突襲。王世充驍將單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尉遲恭在危急時刻躍馬大呼,擊退刺殺秦王的單雄信;屈突通在大營中聞訊率援軍疾馳及時趕到,成功救駕,大破敵軍,王世充隻身逃脱。
竇建德遂於武德四年(621年)三月,率十餘萬大軍西援洛陽,進駐虎牢,唐軍腹背受敵。五月,李世民親率精兵步騎3500人,在虎牢之戰中殲滅竇建德的援鄭大軍。俘獲竇建德以下五萬餘人,王世充因此絕望投降。戰後,屈突通論功第一,不久官拜陝東大行台右僕射,鎮於洛陽,數年後調回長安。在玄武門事件中,屈突通全力支持秦王;玄武門之變後,秦王派屈突通以檢校行台僕射之職鎮守洛陽。
十月,唐太宗即位後,封賞功臣,屈突通因功賜封食邑六百戶,加左光祿大夫。 屈突通一生戎馬,戰功無數。在關鍵時刻能歸順賢主,並竭能報效,直至唐初內亂平定,太宗即位,江山穩固,海內昇平。屈突通似乎也完成了他開國護主的使命,於貞觀二年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太宗痛惜良久。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人於淩煙閣畫二十四功臣圖,皆真人大小,屈突通名列其中,位於第十二名。
配饗太宗廟庭
自古君權神授,古代帝王能得天下,是上天授予的天命,故稱輔佐帝王創業為「佐命」。能配饗廟庭、陪葬陵寢的,都是當時的「佐命」。
屈突通是輔助帝王創業的功臣,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屈突通與房玄齡配列太宗廟庭,同受哀榮。說明這位開國英雄鞠躬盡瘁、忠誠又仁義的一生。(據《舊唐書‧屈突通列傳》)◇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