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子學研究指出,進化論缺少化石證據,而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植物來源的結果與進化論者所設想的矛盾。該研究再次提示人們,進化論是一種缺乏證據的錯誤假設,不符合科學基本原則。 

據科技網站Gizmodo2月20日的報道,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等研究機構的科學家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表示:「鑒於化石記錄過於分散且非常不完整而無法成為可靠方法追溯陸地植物的起源,我們不使用化石記錄的方法,而是使用『分子鐘』來對比現有物種之間基因的差異。」 

科學的原則是基於證據。但是一百年前,達爾文在缺乏包括化石在內的各種證據情況下,提出進化猜想。而且直到目前,在千百萬生物物種的化石中,科學家從未找到進化論者所設想的任何一種過度物種化石。

報道說,該研究所採用的「分子鐘」方法是在達爾文所設想的進化基礎上,對比不同物種的遺傳物質,來推測物種的演化時間。 

但是,研究者得到的結果是,陸地植物祖先所生活的年代為寒武紀中期,即第一批陸生植物的出現年代為5億年前。這一研究結果與以前設想的4.2億年前相矛盾,比設想的早了8000萬年。實際上,分子生物學方法不斷證實,進化論是個錯誤的設想。美國生物化學家貝希(Behe, M. J.)曾在《達爾文的黑匣子》(Darwins Black Box)一書中指出,進化論者根據化石所顯示的物種跳躍式變化的特點,設想進化是所謂的加速進行。但是,分子生物學顯示所謂自然選擇的基因突變機會越來越小,那麼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加速進化因素。

化石物種在億萬年間 未出現變化

而且,基因突變機會越來越小,說明物種的穩定性越來越大。化石也顯示,物種在億萬年間未出現變化。 比如,俗稱「活化石」之一的腔棘魚,經過3.77億年時間未發生變化。進化論者曾設想,腔棘魚在6000萬年前已經滅絕。但是自從1938年人們在南非發現一條活的腔棘魚之後,陸續發現更多的腔棘魚。目前已知腔棘魚喜歡在印度洋100米深水區內生活,而且是「一夫一妻」制。 

生物化學家貝希還指出,以血液凝固這個研究的較詳細生物化學機制為例,其中一個蛋白的生成概率換算為時間概念是至少需要100億年才能發生。而生物體之中成千上萬種蛋白質之間的極為細密的協調一致發揮生理功能,這種概率幾乎是零,或者說需要數千億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按照隨機方式出現,而目前所知宇宙年齡不過140億年。

在2016年世界青年日(World Youth Day)當天,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物理學博士湯姆斯塞勒(Thomas Seiler)發表演講揭示:進化論者不僅沒有從分子生物學中得到進化證據,反而找到說明進化假說錯誤的實例。 

塞勒博士指出,進化論者掩蓋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比如黑猩猩和人的基因相似度研究,僅僅根據3%DNA的測序,即做出片面的結論認為相似度為99%。事實上,97%的DNA基因代碼功能是人們不知道的。 

且眾所周知,在染色體數量、染色體的結構及特點方面,人和黑猩猩的差別很大。

如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DNA長度為10K鹼基對;而黑猩猩的染色體為24對(48條),其端粒DNA為23K鹼基對。◇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