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吹風多日的「黨和國家機關改革」,其國務院方案終於出爐。總體觀感,這次改革的力度還是相當大的,但如果按下國稅地稅機構合併等「亮點」不表,光以「大部制」論之,這個方案離真正的「大部制」還相差甚遠。
目前民主大國中,美、英、德、日、澳的內閣大都控制在18個部門之內,而此次中共機構改革,位於一線的國務院組成部門不降反增,從25個增至26個。
最大的合併其實出現在國務院二、三線部門中,其中力度最猛的是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藥監總局合併為市場監管總局,這三個正部級部門的高層要如何在新總局裏分座椅,就是將來很熱鬧的事。
此前傳聞的金監三會合併只實行了一半,銀監會、保監會二變一,證監會還活著,混業監管並未真正實現,呈現出一種半搭子的狀態。
監察部併入監察委不是精簡,而是擴張。而國務院法制辦併入司法部,國務院三峽辦、南水北調辦併入水利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歸財政部管理,被裁的這幾個機構是掛著正部級招牌的蠅級部門,老虎的巢穴(國務院組成部門)雖然出現了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這樣的全新成員,但整體的框架並沒有大動。
在這次改革中,舊利益被觸動最大的有國稅地稅機構合併、涉及武警改制的部門變更(新設應急管理部、國家移民管理局)、三個大蓋帽部門(工商、質檢、食藥監)的合併。其中國稅地稅機構合併的衝擊力最大,但其財政和經濟意義要大於機構改革意義。剔除了這些,其它部門的分化組合,目前還看不到有是真正觸動到舊有利益深層的動作。
此前中共國務院機構改革,每次都是先瘦後胖,「減肥」屢屢慘敗。比如1982年第一輪機構改革,國務院機構數量由100個減為61個。但到了1988年機構改革前,數量已回覆到72個。1998年這一輪,削減為65個,但是不過兩年就反彈到86個之多。到1993年機構改革時,又壓縮到59個。
此後,中共的官媒報道統計口徑就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從「國務院機構」一下子跳到「國務院組成部門」。沒錯,國務院組成部門確實在一路減少,1998年減為29個,2003年28個,2008年27個,2013年25個。
但是,組成部門的減少,卻並不意味著官員總量就少了,中共其實玩了個花招,把位於一線的組成部門人員,大部分都「裁減」到二、三、四線的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議事協調機構那裏去了,其實總量並沒有真的減少多少。
這也是老百姓對「官老爺」數量的體驗並不覺得有甚麼明顯變化,與官方宣稱的「減員」結果有很大落差的原因。
其實,「大部制」並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實現的。真正的「大部制」是與深層利益格局的重組相呼應的,是小政府大社會的外化表現。而中共的「大部制」常常是動毛皮不傷筋骨,這與其大政府小社會的運作特點緊密相連。
中共的統治特點是無所不管,村村建有黨支部,連人的思想都要「改造」,以事權相應的原則,中共政府的「業務量」應是西方民主政權的十倍以上。在這樣的管制模式不變,讓黨官真正裁員,怎麼可能呢?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