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確一點,此次中共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並非走向民主憲政的政改,而僅僅是原來的國務院機構改革的一個升級版。但即使如此,這機構改革的骨頭依然難啃,是軍改「骨頭」所不能比。這是何解呢?

中共治下吃皇糧的人之多,官民比例之驚人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而文革後的每次國務院機構改革,結果都是不無諷刺的先瘦後胖,或者是先「假瘦」,而後再「真胖」。

但是,如果比較裁軍,卻不是這般光景。

中共在上世紀50年代韓戰期間,軍隊員額達到600多萬的頂峰,此後就開始削減,中間因中蘇交惡,大量增兵備戰,經歷了一輪反彈。但在文革後,軍隊員額就一路下降,直到最近一輪軍改達到200萬的低點。

箇中原因,一方面,軍隊裁員阻力比地方小。因為軍隊強調絕對服從軍令的體制特點(在管控極嚴的中共軍隊內更是如此),裁員完全沒有商量餘地。而黨政層面的機構重組,各個部門有很高的議價空間,往往還未動作,就已因討價還價令主事者傷透了腦筋。

軍隊裁軍,實際是把包袱仍給了地方。軍隊屬於強勢的一方,地方官員通常都對軍隊這個手上有槍有炮的獨立王國畏懼三分,如果沒有特別原因,都會對包袱照單全收。

而地方裁員屬於內部消化,拋方和接手方並無多少落差,導致裁員與反裁員的拉鋸無處不在。

這都直接導致了裁軍明顯比機構減員效率高。

另一方面,是軍隊增員難,地方增員易。因為軍隊對員額有很強的剛性制約,而地方雖然有編制限制,但這種制約並不強,編制之外的約束更是孱弱。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級官僚總有辦法迂迴突破,公務員編制沒有,就改用事業編制,編內警察不夠用,就用協警,正式工不夠用,就用臨時工。

所以,儘管現當權者挾軍改之餘威,表面看勢無可擋,但真正推進到黨政層面,就像強龍跌進了泥沼,加之中共慣性機制和來自被逼到牆角的政治對頭的強力狙擊,與在大海翻騰將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污垢與阻滯景象。

中共官場的進出機制與中國股市頗有幾分相像。中國股市的特點,是上市審批制,上市甚難,充滿尋租與貓膩,但卻沒有退市機制,就算跌到谷底,大不了就加個ST,仍可待殼而沽。當前股市無論如何被當局「電擊」,始終半死不活,與此機制有莫大關係。

那些黨政機構的頭領能混到今天的地位,沒有一個不是費了吃奶的力氣,花了恐怖的大價錢,一旦「上市了」,他會輕易退出嗎?

而「能上不能下」早是官場通病,高層責之雖狠,並聲稱已推出「能上能下」的新規,但至今未見明顯起色。一個「上市退市」機制嚴重生鏽的官場,如果要重組合併,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軍改的骨頭雖然難啃,但鋼牙硬上,嚼碎了往肚子裡吞就可以。而黨政骨頭卻是一塊韌性極強的橡皮骨,用力咬不碎,還會反彈。

機構改革骨難啃,原因蓋在於此。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