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修改憲法中國家主席和副主席任期的做法,是習近平不設接班人之後的後續動作,此舉改變了中共自鄧小平起隔代指定接班人之後的權力交接模式,預示著未來政局將發生巨大變化。
歷史上的立儲
在中國歷史上秦朝以降,皇權交接的主要方式是世襲,也就是皇帝冊立太子,稱為立儲。通常的原則為嫡長子繼承制, 「立嫡立長」,繼承順序是嫡子優先、年長優先。中國歷史上,因為立儲之爭,常常發生政變和流血。因此,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在其權力穩定、國家的官僚系統進入正常運作之後,立儲就成為其朝庭和國家的重大事項,因為這關係到未來皇權的承襲和國家的穩定。
南宋岳飛對皇帝忠心耿耿,1137年,岳飛得到金人要另立宋室的消息,為國家穩定計,岳飛向高宗趙構上密奏懇請高宗早立太子,遭到高宗疑忌,為日後的風波亭千古奇冤埋下了禍端。
中國古代有「太子者,國之根本」之說,明神宗冊立太子的爭議,就被稱為「國本之爭」。明神宗因為不寵愛皇長子朱常洛的母親,所以不想立常洛為儲君,有意立得寵的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卻受到大臣與皇太后極力反對。由於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兩個派別,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神宗被群臣所迫,不能立常洵為儲,因而以幾十年不上朝的方式向朝臣們抗議,是為萬曆怠政。歷史學家孟森在《明清史講義》中總結萬曆晚期的特點是:「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 「明亡之徵兆,至萬曆而定。」因此,《明史》稱:「論者謂:明亡,實亡於神宗。」
清朝從清世宗雍正帝開始,有鑒於康熙時期皇太子胤礽兩立兩廢、諸王爭儲的教訓,正式宣佈了不再公開預立太子的決定,改為秘密建儲制:皇帝將寫有皇太子人選的遺詔放在鐍匣內並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後,待皇帝彌留或逝世後由顧命大臣取出公佈。乾隆皇帝則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宣示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第二年傳位給他,自己退居太上皇,順利完成權力交接。
中共政權的歷史只有短短不到100年,自然與中國歷史朝代不同,但是,在權力交接方面卻有共性:政權的延續和穩定,需要有配套的權力承襲運作系統。
中共的接班制度
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選擇過多位接班人,文革災難發生的部份原因,也與選擇接班人有關。劉少奇、林彪、王洪文等人,都曾經是毛選擇的接班人,最後,華國鋒被確定為接班人。但是,幾年之後,華下台,由鄧小平主政,政治格局大變。
鄧小平對因為六四事件意外上台的江澤民不放心也不滿意,因此指定了胡錦濤為隔代接班人。也正因為如此,江澤民因為迫害法輪功而不敢放下權力,在下台後安排己方人馬架空胡溫,形成中共政治局常委分權格局,胡溫10年政令難出中南海。隨後,在激烈的政治博弈中,江澤民安排的接班人陳良宇和薄熙來都意外落馬,習近平上位。
雖然從表面上看,中共在文革之後,似乎順利完成了幾次權力交接。但是,權力交接的背後,都是激烈血腥殘酷的政治鬥爭。從根本上講,中共從來沒有形成過一個穩定有序的權力交接模式,權力的承襲和接替,主要由政治鬥爭和清洗完成。
從中國歷史皇權交接與中共權力交接歷史來看,一個政權的延續,要有兩個基本的條件:權力交接制度和接班人選。那麼,當一個政權失去穩定的交接系統,或者是斷絕了權力接替者人選的時候,將預示著政治的動亂,政權的終結。如今的中共政權就是這種情況。
未來政局將大變
那麼,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不設立接班人,改變了中共的政治運行軌跡和規則。其這樣做的原因,從政治層面上來講,可能是為了防止政敵的反撲;從更深層來講,或許是一種天意,預示著中共政權將走向終結。
習近平不設接班人,對於其個人執政來講,將面臨著兩種可能的選擇:其一,繼續在中共總書記的職務上,與中共政權走向終結;其二,沒有了接班人,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制度的變革。
無論以上哪一種情況發生,中國社會和政治都將會發生巨變。◇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