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造出的人類像剛出生的嬰兒,如同一張白紙,沒有任何的內涵和文化,沒有對自然界的任何認知和承載能力,更沒有成形的思想與意識。最廣的是女媧造人的傳說。
就像天下父母教會孩子學說話、走路一樣,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高層境界陸續有一些神下世,轉生為聖人,行使神蹟、留下神言,傳授給人類不同的文化和技能,守護人類走過了漫長的歷史過程。
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人類處於被神通大顯的聖人,如伏羲、神農,直接教化、引領的時代。神以人的形象和狀態住世(半神),留下直接展現「人神同在」的特殊歷史時期和燦爛的文化展現,以神話傳說的方式,代代承傳至今。
其後,上天與神明在歷史的不同時期,以不同的方式一直安排、呵護和點化著迷中的人世。也就是說,「人神同在」自此一直在世間以不同方式演繹,使人不至於完全迷失,甚至還能有機會回歸於神。只是人越來越迷於眼前現實,越來越淡忘了抬頭仰望上蒼和那份原始的虔敬,離道日遠了。這是後話,請參閱後世各朝歷史正述。
◎三皇的傳說
人類的歷史是如此地浩渺無垠。大地之上,古往今來,無盡的眾生,每個人或長、或短的一生,記錄下來,就是一部歷史傳記,這是歷史的寬度。整體的人類,跨越茫茫的歷史歲月,歷經滄海桑田、輪迴轉滅,走到今天,其歷經的無盡時間,可看作歷史的深度。面對浩渺的歷史長河,人類所知是如此的卑微與可憐,滄海一粟。
由於時間太過於漫長,加上人類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天災人禍,上古史料大量遺失,從現存的神話傳說和古籍紀錄中,我們目前只能梳理出大概的歷史過程和一些重大事件,以待不斷發現和完善。但這些珍貴的傳說與紀錄,已足以讓我們對中華民族高貴的源流和浩大的歷史有所認識,並虔誠地感恩了。
三皇這一說法最早見於《周禮》,其次見於《呂氏春秋》。在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引用秦朝博士的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
一般認為,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但這三皇具體是誰,又有多種說法:
《風俗通義》引《春秋緯運斗樞》認為三皇為: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
《白虎通義》認為三皇為:伏羲、神農、祝融。
《尚書大傳》認為三皇為: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帝王世紀》認為三皇為:伏羲、神農、黃帝。
《潛夫論》說:「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三皇。其一者或曰燧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現在一般認可《尚書大傳》的說法,認為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九皇十紀
另有古籍記載,《尚書大傳》中所說的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只是指「後三皇」,在這之前,還有「初三皇」和「中三皇」。
認為最早出現的是初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然後是中三皇(中天皇、中地皇、泰皇氏),最後才是後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所以一共有九皇,九皇過後才是五帝。
目前遺留下來的史料中,關於初三皇幾乎找不到甚麼記載,關於中三皇的記載也非常稀少。中三皇時期的人皇稱為泰皇氏,從泰皇氏開始往後,按照時間順序一共又可分為「十紀」,依次是九頭紀、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
第一紀以泰皇氏為起源,稱為九頭紀;第十紀以五帝的軒轅黃帝為起源,稱為疏仡紀。其間出現了數量眾多的上古帝王。如巨靈氏、句強氏……
可能每一紀都是一次不同的人類文明周期,每一紀人類文明毀滅了以後,就進入了下一紀。
《春秋緯》記載:自泰皇氏開始至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歷十紀,共計三百二十六萬七千年。
漢朝的緯書和道教書中,有不少關於「九皇十紀」的記載,後期的書中也有不少引用。可能到漢代的時候,關於上古歷史記載還有較多留存。宋人羅泌將關於九皇十紀的上古史編寫成《路史》,是目前較全面的記載。另外唐玄宗時,著名史學家司馬貞給《史記》作了增補,補充了「三皇本紀」,將九皇十紀的部份補充了進去。
但不同的古籍中,關於九皇十紀的記載都不盡相同。如《路史》所記載的十紀中出現的帝王順序,與《漢書‧古今人表》刊載的帝王順序不同。這些可能是漫長的流傳過程中數據遺失而造成的訛傳吧!目前皆無從考證,只能作一個大概了解。
◎遠古的印記
古時最重大的禮節是祭拜天地,而祭拜天地中最隆重的是封禪泰山。若從秦始皇算起至清朝結束,中國一共出了四百多位皇帝,而歷史記載中真正封禪過泰山的只有六位皇帝。
春秋時期的《管子‧封禪》中記載:從上古開始至周朝,封禪泰山的有七十二家帝王,而管子能夠認識出的只有十二家,依次是無懷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商湯、周成王。
西漢《韓詩外傳》記載,上古封禪泰山的共有一萬多家帝王,(可能因上古文字失傳或損毀)孔子不能全部識別……孔子登泰山查看在泰山封禪過的不同姓氏帝王,能夠辨別的有七十餘位,無法辨別的有萬餘位。
《論衡》也有同樣記載,上古時期封禪過泰山的帝王,所留下的遺蹟中,可識別的有七十二家,因歲月久遠,殘損而不可識別的不可勝數。
《桓譚新論》也有載:泰山之上,上古帝王所留下的石刻,有一千八百餘處,可識知的,有七十二處。
根據這些記載可推測,在上古之前還存在著遙遠的中華文明史與數量眾多的帝皇朝代,這些從時間上足以印證史前文明之說。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上,應該說:近代有關「史前文明」的發現與逐步的證實,印證了古老中國的眾多傳說與史料。
在留存的上古史料和傳說中,有一些記載是相衝突的,衝突最大的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出現過,把時間混亂了。如女媧氏,在三皇之前出現過,在伏羲之後又出現過;有巢氏,在燧人氏之前出現過,在伏羲氏之後又出現過;另外還有女媧氏、共工氏、后羿等等,都同時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過。
上古傳說中,同時出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同一人物,大部份應該都不是同一個人,而是不同的人。可能是因為名字相似或相同,所以在漫長的流傳過程中,被混為一個人;也可能是在不同的人類文明時期,他們傳授給了人類相似文化,或做了相同的事情,所以被混為一人;也可能是漫長的流傳過程中,這些人的名字被歲月模糊而誤傳,混為一人。
但無論如何,現有的史料雖然看似有些紛亂,卻不難看明其中反映了同一個中心信息:遠古時代,有一個稱作「三皇」的半神治世的極其漫長的歷史時期。這些帝皇神通大顯,教化人間,帶領人類從蒙昧無知走向開化,一步步走進了漁獵文明和農耕文明,最後進入開啟這一輪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黃帝時代。◇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