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品牌「新裝如初」日前開設首間獨立店,與PMQ元創方分店不同,之前由三個不同類型品牌組成,現時則一個品牌一個老闆。由度身訂造的工作間到產品陳列室,一體的設計店舖位於紅磡高山劇場新翼地下,店內擺設盡顯古風優雅,與身處的劇場又一脈相承,無論劇場裏的舞台上演戲劇或舞台劇,店內風格及上世紀民初長衫又與其切合,相得益彰。這就是80後設計師林春菊(Janko)10年磨一劍的成果及未來事業的轉捩點。

Janko近年的發展可謂步步高升,自2011年參加Redress「衣酷適再生時尚設計」榮獲大獎而嶄露頭角後,記者常在不同的場合看見她清新脫俗的形像,每一次看到她在成長,都令記者感到驚喜。

終於有機會踏入「新裝如初」新店,細味店內擺設,從中式工藝品,到與唐裝相稱的中式耳環,再到中國茶道,店舖充滿中式文化氣息。

店內陳列的中式旗袍和長衫全部出自Janko「新裝如初」品牌和設計,且在香港手工製作。(郭威利/大紀元)
店內陳列的中式旗袍和長衫全部出自Janko「新裝如初」品牌和設計,且在香港手工製作。(郭威利/大紀元)

店內除中式服裝,亦有中式文化精品及飾物。(郭威利/大紀元)
店內除中式服裝,亦有中式文化精品及飾物。(郭威利/大紀元)

從唐裝到文化傳承

見到本港屈指可數的盤鈕老師傅華姐,記者問及「傳承」一事。Janko直言:「如果做到傳承這件事,我覺得老師傅一定要存在,我們這一代新人一定要接住。怎樣傳呢?一定要令新一代人不會覺得你老土。如果他覺得你老土,這條路好難行落去。」她說,傳承是需要將傳統古老的東西加入新的元素並進行轉換,令下一代人不會覺得好老土,才能夠接受,否則,他們不會走入你的舖頭,也就很難談及「傳承」。

令Janko感到感動的是,近幾年多了人留意「傳統」這件事:「比如來這裏學做衫的好多學生都有不同的原因而來,比如說我媽媽以前做過一件衫給我,我好懷念,我想做給我現在的女兒。我想都是一個『承傳』的感覺,我好感動。」

情有獨鍾在漢服旗袍

從20–30年代傳統女性不收腰身的知性長衫,到50–60年代勞動婦女的樸素旗袍,及後加入時尚元素的現代色彩和窄腰設計,Janko店舖擺放了她設計的各個年代的長衫和旗袍。她說,仍是最愛30年代以前的女性長衫,無論直身剪裁還是格仔布料,都顯得斯文優雅。

與Janko同為80後的好友方太初,記者常見二人同場出現。提起漢服旗袍,她又可以滔滔不絕寫一本書。她表示:「欣賞Janko,是因為她不只關注怎樣剪裁,怎樣把一件衣服做得美麗,她是透過旗袍的剪裁,剪出了一個中華文化和歷史。我常常跟她聊天的時候學到很多,比如唐裝的設計跟天圓地方有關係,做一件衣服怎樣能把中國人的那種內斂的性格呈現出來……」

Janko的好友、作家兼媒體人方太初到場支持。
Janko的好友、作家兼媒體人方太初到場支持。

提到民初旗袍,方太初說一定首推張曼玉的《花樣年華》:「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穿了很多很漂亮的旗袍,有些片段是剪掉了沒有播出來。70年代她已經不穿旗袍,而故事結束在67暴動,隱喻很多……」

她解釋鍾情《花樣年華》,是因為當中有20年代初阮玲玉的影子。曾經穿著高領旗袍飾演阮玲玉,張曼玉對角色的理解是,阮玲玉的性感是藏在骨子裏的。性感不是你要露出多少,而是骨子裏的一種韻味:「我覺得張曼玉能夠把旗袍穿的這麼有韻味,除了王家衛的美術功勞之外,還有之前關錦鵬找她演阮玲玉。她跟阮玲玉有了那個神通之後,她就能把旗袍穿得非常好看。」

方太初認為,香港導演戲裏面的旗袍所呈現出來的是香港人的身份和香港人的歷史……她調皮笑言:「我們對旗袍背後的文化有一個相同的看法,所以就跟Janko成為了好朋友。」

傳統服裝與Fast Fashion

在速食文化下,一切都變得快速。如何理解「Fast Fashion(快速時尚)」呢?

Janko認為,Fast Fashion從環保角度不可行。但是提到環保,如果將一個物料回收再用,又未必好多人能接受。

新舖頭設有學堂,她希望能將環保的意識融入教育的環節,通過在學堂學做衫,教會人們學識珍惜物件:「我當年親手做過一件東西,我會反思。一件衫,無論貴也好,便宜也好,都有一個價值在,值得我們去珍惜。」

她說:「買衫的時候,你要考慮清楚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或者是你值得擁有的。時下有人買衫是為減壓,消費完,我會覺得舒服,但未必會用。所以,心態和思想上要有環保意識,而不是一件東西撿回來就是環保。」這也是當年以環保主題勝出比賽後,Janko無再高調推環保的原因。

方太初認為,太快速的社會,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快速,Fashion也變成一個快速的行業:「比如一套衣服你多穿幾次,人們會說,你幹嘛經常穿呢?或者衣服有一個污跡,他們會說,你那衣服髒了,你為甚麼不丟掉?但是以前就不會這樣,以前人們會保養它,會好好穿它。不會穿一兩次就丟掉。」

她認為Fast Fashion要從兩方面看:商家一年推出52季時裝,快速令價錢變得便宜,對基層人來說可以買到很便宜的衣服。但另一方面,因為快速而便宜,人們會一直不停買。「但是到需要的時候,打開衣櫃,卻一個小時也找不出一件適合你要去的場合穿的衣服。你為甚麼一直買一直買?是因為你對自己沒有信心。」

服裝所代表的符號和愛

記得小時候,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有媽媽在衣車前做衫的記憶,特別是過年前,媽媽常熬夜趕工。方太初說,「以前的衣服都是家人做給你,有一種愛在裏面。有些少數民族他們會在衣服上繡上一些圖案,那些圖案有祝福的意思,亦有承載歷史的意思。因為有些少數民族沒有文字,他們會把整個民族橫跨長江穿越黃河的搬遷歷史繡在裙腳上。」

她說,以前為家人做衣服,要度身定做,她也不會讓家人穿不舒服的物料,而當現在時裝變成一種工業的時候,除使用對環境污染的物料,還有很多化學物品及令皮膚致敏物,除破壞地球環境,亦中斷了衣服跟人之間的那種愛。

對於在快速時尚面前迷失的人們,她建議,「倒不如你去一些小店,時間長了,當你跟店主或者賣衣服的人熟絡了。他們會教你甚麼衣服適合你,當你經常去,跟他們建立了一個關係的時侯,他們也會知道你的風格。或者,你上次買了這一件,這次不要買,這個風格不適合你。他們會教你不要買不適合你的衣服。」

80後創業的勇氣

見到好友創業,太初也心癢。她說,香港有很多很好的本土設計師,只是不知何故,並不被人知曉。像Janko這樣的80後創業,大家都是放膽去拚搏,開店不成功,再回去賺錢。因此,近年很多獨立的品牌就這樣跑出來。

很多人開始的時候不可能自己開一家店全部賣自己的東西,整個流程很貴,尤其是少量訂做的衣服,工廠未必接你的單子,有些人就去不同的地方搜羅一些他認為漂亮的小品牌回來香港賣,然後在店裏又有他自己的衣服在賣,這也是一種開始,所以我覺得這些小店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在回應這個社會。

太初認為創業一定離不開幾樣東西:「一是錢,二是勇氣,因為整個社會氣氛低迷的,如果我把我這個個積蓄都拿出來開店,萬一不行我怎麼辦呢?你要跨過這個關口,你才能繼續下去。很多故事,開了頭,未必好,但是中間你學到了一些寶貴的經驗,慢慢你會好起來的。」

Janko開店,除了「勇」字當頭,亦有她背後多年的累積和準備,還有身後默默做推手的丈夫的支持。十年間,Janko在事業穩步攀升的同時,人生亦在同時完美地進行著,結婚生子,且三年抱倆,一對天使兒女,讓人喜愛艷羨。

Janko與先生及一對兒女,中間是她尊敬的前輩Eric Yim。(郭威利/大紀元)
Janko與先生及一對兒女,中間是她尊敬的前輩Eric Yim。(郭威利/大紀元)

提及創業及剛剛起步的「新裝如初」獨立店,Janko坦言,一直在摸索,該走甚麼的路,直到4年前與人合夥開PMQ分店,行中式漢服長衫路線。今次亦是一次嘗試和摸索。希望不愧當年傳授我的師傅。起碼,Janko有在築夢的路上勇敢開跑。◇

藝人顏子菲同Janko份屬好友,新店開張她亦有現身撐場。(郭威利/大紀元)
藝人顏子菲同Janko份屬好友,新店開張她亦有現身撐場。(郭威利/大紀元)

「新裝如初店」月初開張,眾親友到場支持。(郭威利/大紀元)
「新裝如初店」月初開張,眾親友到場支持。(郭威利/大紀元)

------------------

🗞️9.17暫別實體 立即預購
https://bit.ly/buybyepaper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