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青少年沉迷上網和電子屏幕產品有上升趨勢。衛生署調查發現,每日平均上網逾3小時的小學生,由3年前的3.2%急增至13.1%,中學生比率逾三成。逾半中小學生曾就上網問題與父母爭執。
針對中、小學生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情況及影響,衞生署去年訪問1,887名中小學生及家長,是繼2014年後再次進行同類調查。調查顯示,13.1%小學生平均每天上網超過3小時,較三年前的3.2%急升近10個百分點。中學生方面,33.9%每日上網超過3小時,19%懷疑自己沉迷網絡,僅7.7%尋求協助。
上網致睡眠減少比例增加
上網和玩手機也影響學生生活和與父母的相處。53.1%受訪小學生曾因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而與父母爭執,較三年前的調查上升逾10個百分點。35.7%人因而減少睡眠時間,比率在3年間上升四成。至於中學生,更有69.3%曾因此與父母爭執,67%人睡眠減少。另有四成中學生表示學業受影響。
家長的感受似乎更明顯。超過七成受訪的中、小學生家長曾因子女使用互聯網或電子屏幕產品而發生爭執,小學生家長的比率更從2014年的44.3%大增至77.5%。另有53.7%及62.5%中、小學生家長認為子女上網時間過多影響了日常生活。
衞生署社區醫學顧問醫生鍾偉雄介紹一些沉迷上網的案例。一名小四男生每日上網3、4小時,因沉迷打機而不想進食、不願與他人接觸,社交自信心低,學業成績也不理想,很多科目不合格。父母擔心其身心狀況。
「遊戲障礙」或列為疾病
鍾偉雄指,上述個案經評估後認為有打機成癮情況,需轉介至輔導機構跟進。他指,今次調查顯示,雖然中學生受網絡的不良影響相對較嚴重,但小學生出現不良影響的比例升幅明顯。他相信是現時手機可上網,令兒童接觸網絡比以前方便。
目前衛生署會在學童健康檢查時,篩查有「遊戲障礙」的學童,並將有需要個案轉介至東華三院等志願機構跟進。這些個案的共同特點包括自信心偏低、家庭關係差,並以男童佔多。
「遊戲障礙」是指沉溺電子遊戲而無法自制、嚴重影響個人、家庭和社交等,情況持續至少12個月。世界衛生組織正計劃將「遊戲障礙」納入今年出版的「國際疾病分類」修訂中,即正式視其為疾病。鍾偉雄說,衛生署會密切留意有關進展,預料本港需數年時間才可將「遊戲障礙」定位疾病。
鍾偉雄指家長並非要「一刀切」禁止兒童打擊,而是要適可而止,家長本身也要以身作則,與子女相處時忌機不離手;有建議多與子女互動,避免他們在家無所事事。◇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