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道瓊斯指數連續兩天下跌近1,800點(7%),到底上周五和本周一發生了甚麼?如果你是長期股票和債券投資人,以下事宜你需要知道。

《華盛頓郵報》報道說,華爾街太久沒有回到現實(Reality Check),投資者也到了開始思考股市是否真的應該在高點上矗立的問題。

道瓊斯工業指數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上升了26個百分點,這是一年內非常大的上升幅度。對比歷史上,股市一年平均上升8個百分點,過去一年相當於是平均數的三倍。

媒體報道悚人 但股市未到真正回調期

雖然媒體報道標題悚人,但還沒有到真正的回調(Correction)。回調的定義是從前一個股市高峰往下跌落10個百分點。一周前(1月26日)道瓊斯指數才衝上新高,從該紀錄到周一(2月5日)跌了8.5個百分點。同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從高點往下跌了大約7個百分點。

《華盛頓郵報》報道指,可以說是靠近回調,但還沒到。股市分析家亞德尼(Ed Yardeni)表示,這波牛市從2009年3月就開始,這八年來股市共有4次回調,雖然不是很多,但也經歷過60次「恐慌」(panic attacks)。

他說,在恐慌期,股市下跌、投資者預期最壞情況(發生),但實際上(現在)還沒到真正的回調。「你不能因為幾天的瘋狂就說太多了」,亞德尼表示,「我相信這一點,很快會過去。」

實體經濟良好 股市暴跌不意味著經濟衰退

這次股市暴跌並不代表又一次經濟衰退來臨。事實上,美國經濟現在表現良好。失業率是17年來最低,就業表現強勁且增長穩定(並預期今年會增加更多)。消費者和公司也願意打開錢包進行消費或投資,各項指標顯示2018年的情況也是如此。

報道指,值得一提的是,股市不是經濟。本輪股市下跌並不是因為有壞的經濟消息驅動,如果真有的話,是因為之前的經濟好消息太多,推高了大眾預期。

就業報告引股市狂售 華爾街視角有別於眾人

美國勞工部在上周五公佈月報,介紹今年1月美國新增就業以及工資增長情況。整體來說,看起來是個好消息,新增20萬個就業機會,同時工資上漲2.9%,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的。

報道說,但是華爾街投資人士看待這些數據的角度有別於其他人。他們會理解為,如果公司要付員工更多薪水,這通常代表股東獲益會減少,華爾街看就業報告的角度和老百姓不同。

「就像回調一樣刺耳,但是股市不是經濟。」Grant Thornton首席經濟學家斯旺克(Diane Swonk)表示,「工資上漲是個好消息。」

華爾街真正擔心的是未來的通貨膨脹

報道指,華爾街擔心的是未來10到18個月會發生的事,而非現在的經濟狀況。上周五公佈的工資數據,讓投資者覺得今年通膨可能會加劇,再加上受到美國減稅法案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公司調高薪資和提高價格。

而無論是薪水漲幅或是提高價格,都會引起投資者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測。通常來說,所有物品的價格上漲,比如從租房到零售再到汽油以及大學學費,意味著通貨膨脹。

適度的通膨是好的,因為它通常與健全增長的經濟相伴。但如果通脹太快就很危險,它會讓人對貨幣價值失去信心,極端的例子如津巴布韋和委內瑞拉,貨幣幾乎毫無價值、經濟崩盤。

不過美國並非是後面這種情況。美國目前的通膨率在1.7%,非常溫和。

焦點在美聯儲的下一步貨幣政策

在通脹預期下,投資者擔心美聯儲(FED)會試圖控制通貨膨脹,那麼美聯儲控制的力度將影響市場判斷。

從美國歷史上的經濟大蕭條來看,部份原因是因為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引起的。比較常見的情況是:經濟增長比預期更快、工資和通貨膨脹同時上升,然後美聯儲做出反應,激進地調高利率,這導致商業和投資者鎖緊荷包、不再消費,經濟就開始衰退。

但現在的美國經濟情況是,目前的利率是難以置信的低,基準利率介於1.25%至1.5%。而美聯儲也表示,今年可能會上調三次利率,所以到年底利率可能會上升到2.25%。

那麼投資者擔心甚麼呢?他們擔心通脹會比想像中更快速,這樣會迫使美聯儲上調基準利率到2.5%,甚至是3%。斯旺克表示,「這是現實情況,市場定價完美,但不復存在。」

調整心態 回歸經濟與股市的正常預期

報道指,總的來說,本輪股市暴跌看是華爾街遲來的高位回歸現實,但屬於健康型。因為作為底線的美國經濟表現仍良好,而雖有通膨隱憂但尚未成形。

對有401(k)退休儲蓄帳戶或投資股市的人士,在經歷這段意料暴跌後,接下來可能會經歷更多起伏不斷的情況。報道說,「從歷史來看,這很常見、正常,但因為有一段時間沒有發生過,所以大家才會感覺很奇怪。」

但是比較重要的是,即使在暴跌之後,現在的美國股市仍處在歷史高點,所以報道認為,接下來「我們需要調整預期」,雖然股市不會像過去幾年經歷的那樣強勢增長,但也不代表會迎來經濟蕭條,只是說回歸到正常的狀態。

具體來說,在上行方面,希望看到大多數美國人能有更高的工資;在下行方面,股市價格可能不能再那麼狂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