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公元1470年~公元1523年),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明朝吳縣(今蘇州)人。人稱畫壇奇才,在當時的詩文界名聲十分響亮。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合稱為「吳門四才子」。在畫壇上又與沈周、文徵明和仇英齊名,世稱「明四家」。
在山水畫這個領域中,唐寅可說是一個集大成者,既沿襲南宋院體畫的風格,也融入元朝文人畫的特色,畫風獨特多變。
他的山水畫主要是師法周臣,而從周臣這兒可以遠溯到南宋的李唐與劉松年和以之為代表的院體畫。從宋人那邊他學到了嚴謹的筆法,雄渾的氣勢、風格。同時他又借用馬遠、夏圭的半角構圖和筆墨技巧,並進一步吸取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等幾位大家的特點,再加上畫家本人的天賦,去蕪存菁並且融會貫通,久而久之,逐漸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才華橫溢 仕途多舛的一生
唐寅時常遠遊,足跡遍及祝融、匡廬、天台、武夷等名山,然後又到極東之地觀大海,南向盪舟洞庭、彭蠡。其中的匡廬就是詩人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
畫家在經歷山川各面向的美感衝擊之餘,免不了也受盡長途跋涉之苦,但這同時也是在豐富他的閱歷,拓實他的胸懷。他在《青山讀書圖》就曾提到:「危椒絕磴走行旅,嵐氣濕衣雲作侶。山腰隱隱見招提,落日長途渺何許。」雖然有種種苦頭要吃,但他仍是甘之如飴。
唐寅雖然才華橫溢,但經常伴隨著他的卻是「清苦」二字,導致他不得不以賣畫為生。但他並不因此而喪志,他在言志詩中曾寫:「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閒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閒來寫就青山賣」,古往今來,有多少「大家」能有這樣的風骨、才情?
他仕途多舛,一生中曾經歷過兩次比較大的挫折,自此對仕途功名徹底絕望。一次是參加科舉考試,別人舞弊卻牽連到他,枉受牢獄之災;另一次是接受南昌寧王朱宸濠招聘,後獲知其野心,從而裝瘋避禍。
遊歷與藝術創作結合
唐寅從政爭的漩渦中掙脫出來,登舟經鄱陽湖回蘇州老家,中途登臨仰慕已久的廬山,把自己放諸廬山的奇美中。唐寅此回遊廬山,與以往遊名山大川的心境稍有不同,他滿懷感慨地登上這座名山,遊遍廬山的險峰峻嶺、飛瀑流泉,冀望大自然美景可滌蕩胸中塊壘。下山後,途經安徽,在友人處繪出《匡廬圖》並題識:「匡廬山前三峽橋,懸流濺撲魚龍跳;贏驂強策不肯度,古木慘澹風蕭蕭。」把當時的心境藉物描摹得絲絲入扣。
諸多感受,不是靜坐家中就可想像或創造出來的。因此可以說,有了這些經歷才造就了並豐富他的山水畫的形式與內涵。所以他並不只是遊山玩水,他的遊歷和他的藝術創作是緊密連結在一起的,是相輔相成的。
前面也提到,唐寅的畫作之所以渾然天成,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他有很長時間是徜徉在群山百岳中,接收自然氣象的洗禮,感受大山大水的衝擊,以致胸懷千山萬水,如同蘇軾的「胸有成竹」,創作時能夠源源不絕地隨機取用。在山環水繞中,適時適地地綴以棧道溪橋,或亭台草堂,再佐以四時轉換、晴雨變化等等,畫面佈局就足可隨心所欲,千變萬化了。
唐寅也在不同的畫中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有由書僮陪著走在陡峭山路上的、有坐在水邊聽瀑布湍急聲的、有在草堂中促膝閒談的、有品茗下棋的、有獨行步溪的、有水岸撫琴的……然而,講得最多、最精彩的還是他自己的故事。唐寅藉畫作道出了他的心境,也告訴人們,他心中一直嚮往著的就是那種優遊恬淡、無所求的隱逸生活。
唐寅山水畫的代表作還有:《春山伴侶圖》、《虛閣晚涼圖》、《杏花茅屋圖》、《山路松聲圖》、《採蓮圖》、《秋山》、《震》、《樹》、《山水卷》、《江南農事圖》、《花溪漁隱圖》、《守耕圖》、《函關雪霽》、《金閶別意圖》、《西洲話舊圖軸》等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