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全世界現在正有4,750萬人飽受認知障礙症之苦,而且每年以770萬人的速度增加。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認知障礙症人口一直在快速增加,所以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議題未來勢必會衝擊個人、家庭與整體社會,因此社會能否友善接納認知障礙症患者就成為重要的關鍵。
每個家庭都可能遇到認知障礙症問題
台灣認知障礙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現今65歲以上老人約每12人有1位認知障礙症患者,而80歲以上則每5人有1位認知障礙症患者,因此每個家庭都有極高的機率遇到認知障礙症問題。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於認知功能產生障礙,造成記憶力與方向感變差,因而導致走失意外頻傳,所以要降低走失的機率、減少家屬的擔心,鄰里之間只要能做到守望相助的舉手之勞,人人都能當認知障礙症患者的守護者。
友善地接納與對待認知障礙症患者
賴德仁提出,根據澳洲阿爾茲海默氏症協會(Alzheimer's Australia)在2014年,針對188名認知障礙症患者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近60%患者認為身旁的人會因為他們罹患認知障礙症而避免和他們相處,57%害怕自己走失,49%的患者表示和店家溝通有困難,41%患者期盼能和社區有更多的社會互動。
幫助迷途的 認知障礙症患者平安回家
為此,台灣認知障礙症協會發起的「瑞智友善商家」,期待結合食衣住行育樂各類商家,共同來幫助走失的認知障礙症長者找到回家的路。賴德仁說,瑞智友善商家如同社區裏的燈塔,店員看到疑似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時,只要多一份的留意,就能幫助迷途的認知障礙症長者平安回家。
賴德仁說,有一位90歲的張奶奶,雖然患上中度認知障礙症,但行動力很好,經常在社區裏逛一逛就消失不見,讓家人十分擔憂。身為兒子的張先生從台灣認知障礙症協會獲得瑞智友善商家概念,在里長的協助下,邀請親朋好友、社區鄰里商家一同加入Line群組,相互通報張奶奶去處,讓張奶奶不但可到處走動、持續活躍參與社區活動,也延緩退化的狀況,使家人的照顧壓力減輕不少。慢慢地社區中的便利超市、咖啡廳、美容院、銀行警衛、麵包材料店、早餐店、大樓管理員等都陸續加入Line群組,目前群組已有30多人一起守護張奶奶。
伸出援手 打造友善的社會
但事實上,現今有不少認知障礙症長者是無法出門的,因為很多人認為罹患認知障礙症就不該出來到處走,還有些家屬認為請外籍看護,或是將長者關在家裏、送養老院就能一勞永逸。台灣認知障礙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其實認知障礙症長者被關在家,退化速度會更快、問題行為會更多。因此希望民眾能減少歧視,並增加對認知障礙症的了解,在街上若碰到神色猶豫、躊躇不安的長者,也能夠多一些關心,一同守護他們。
湯麗玉強調,認知障礙症不是肢體失能,良好的環境設施可讓長者仍然享有社區生活的樂趣;認知障礙症不是失去感情,每個人對認知障礙症長者的友善互動都能讓長者的臉龐重現笑容。在高齡社會來臨之時,民眾越了解認知障礙症,越願意伸出援手幫助長者,就等於是幫助未來的自己,期待透過大家的努力,能打造出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友善的社會。◇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