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今年6月生效,政府日前公佈兩項發牌新措施,有立法會議員和關注龕位團體質疑,政府為免私人龕場未能營運導致龕位供應緊張而「賣大包」,指免補地價涉及龐大公帑,要求當局交代新措施下,涉及的龕位數目和地點及相關豁免補地價的估算數字。
《條例》規定私營骨灰安置所需申領牌照才可出售或新出租龕位,私營骨灰安置所下月30日起可向發牌委員會申領牌照,政府日前公佈兩項發牌新措施。新措施將擴寬免補地價合資格範圍,及豁免交通影響評估資格,至2014年6月18日截算前的龕位。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指,有私人龕場早於2005年向政府補地價逾7億港元,批評新措施對過往守規矩的營運者不公平,「其後那些違規的……地價不用付,手續費不用付,罰款又不用」,她指新措施下,有機會符合免補價資格的龕場由28間增加至逾103間,指庫房隨時少收逾100億港元。
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召集人謝世傑直言,對政府兩項發牌新措施感錯愕,「無理由要市民『倒貼』一些違規行為,不用罰還要有優惠,這是甚麼措施?」
對於政府指新措施是為照顧消費者權益,陳淑莊亦不認同。她指不少私人龕場的龕位合約均列明,日後如有涉及包括補地價等與政府相關的費用,營運方會全責承擔,因此很大可能當時消費者為龕位付的價錢,已包含日後補地價的風險。政府若容許龕場免補地價,營運方將獲得雙重利益。◇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