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花園住著一群蜜蜂朋友,花園裏到處可見牠們飛進飛出採蜜的身影。蜜蜂來了不到兩個月,我們收穫了甜美無比的蜂蜜。
冬季時我們把蜂蜜還一部份給蜜蜂安然度冬,相信明年春花燦爛時,牠們也會以更多收穫來回報珍惜牠們的人。
兩年前我們剛搬到這個花園小區時,新鄰居送來的見面禮中有一瓶蜂蜜。「這可是我的蜜蜂採來的,我有三窩蜜蜂。」這個面目和善的高個兒中年德國男人自豪地說。蜂蜜瓶上貼著自製的標籤:「由勤勞的蜜蜂通過每天40次左右的出勤採集而成。」
「哇,自己養蜂釀蜜啊!我們也要,在自家花園。」我的德國老公一聽說這事激動得兩眼放光。「天哪!蜜蜂可是會螫人啊,別螫著孩子了。」我對這想法憂心忡忡。
「藍精靈」到我家
一年半以後,我家的花園裏立起了一座三層的蜂窩,孩子們給我們的蜂群起名「藍精靈」。
幫我們把「藍精靈」請來的,是送我們蜂蜜的鄰居的爸爸伯恩德。七十歲出頭的伯恩德也住在同一個小區,是個建築博士,退休前在市政府做城建主管。他的業餘愛好就是養蜂,不僅自家養,還義務幫別人做諮詢,是地區養蜂協會會長、當地頗有名氣的蜜蜂專家。
因為鄰居的關係,我們和伯恩德日漸熟悉起來。在第一年品嚐了鄰居收穫的甜美蜂蜜後,老公要養蜂的決心越來越強。
伯恩德很願意助我們一臂之力,開春時,他從小區的另一戶養蜂人家那裏幫我們採購了一窩蜂。因為那家的花園離我家不到一公里距離,所以還不能直接把蜂窩移到我家,因為蜜蜂會飛回自己熟悉的花園去。所以伯恩德要先對蜜蜂進行「再教育」。
他先把那窩蜂運到20公里以外親戚家的花園裏放了兩個星期,完全洗去牠們對舊家園的記憶,然後才把藍精靈送到我們家。為此我們投資了300歐元,一半錢買蜜蜂、一半錢買木質的蜂窩。
從此,藍精靈就在我家後院的車厘子樹下安了家。牠們搬過來時,花園裏的蘋果車厘子樹花開正旺,其它的春花也在陸續綻開。勤勞的蜜蜂馬上投入工作,每天飛進飛出,把花粉運進蜂窩。伯恩德時不時地來檢查一下,他對「藍精靈」很滿意:「牠們很健康、很和平,生產進展很快。」
確實,藍精靈很勤快也很乖。花園裏到處可以看到牠們採蜜的身影,而且牠們不螫人,人站在近前牠們也不攻擊。我的戒心漸漸解除了,「放心,蜜蜂不會飛進住家的房子裏,只有蒼蠅蚊子才會。」伯恩德還安慰我說。
「媽媽,你看我們起的好名字,我們的蜜蜂才這麼可愛聽話。」孩子們驕傲地說。因為我們的鄰居給他的蜂群起名「巴勒斯坦人」和「老日耳曼人」,結果這些蜜蜂勇猛好鬥,冬天的時候因為食物短缺,蜂群之間互相爭食,最弱的一窩蜂就被活活餓死了。
藍精靈在我家花園安家不到兩個月,伯恩德就在他家的機器上幫我們攪出了第一波蜂蜜,有近10公斤,甜美無比。又過了不到兩個月,第二波藍精靈蜂蜜也出爐了,居然有13公斤。老公對這一成果驚訝不已:「我們幾乎沒幹甚麼,就有這麼多收穫,一公斤天然蜂蜜價格超過10歐元,藍精靈帶給我們的收入,已經可以收回投資了。養蜂可太合算了!」
奇妙的蜜蜂王國
轉眼間,藍精靈蜂群進駐我家花園已經三個多月了。大部份時候,我們會忘記牠們的存在。因為不像小貓小狗這些寵物,也不像養雞養鴨這些家禽,幾乎不用惦記著要給蜜蜂餵食。只有天冷沒有花可採蜜的時候,才需要在蜂巢裏給牠們放點吃的,那也就是一兩次。
只要是花開的季節,每天藍精靈們都忙著採集花粉和花露運回蜂巢,每天要飛進飛出幾十趟,樂此不疲。這些成果,就儲藏在蜂窩裏六邊型的網格裏,就是甜甜的蜂蜜。這些蜂蜜,不光是賜予我們的收穫,蜜蜂還要自留一部份,用來餵飽自己和下一代。
那這些自留的和上繳給主人的蜂蜜是如何分配的呢?養蜂諮詢專家伯恩德指點我們去觀察蜂巢的結構玄機。花園裏的車厘子樹下,坐落著藍精靈的家。這是一座三層的小木樓,就是三個上下疊起來的木箱,進出的大門開在最底層。每個木箱裏插著一片片的蜂巢,蜂蜜就收藏在上面一個個由蜂蠟構成的六邊形小格子裏。
蜂巢的一樓和二樓是相通的,蜂皇在這裏產卵,寶寶就在這裏破卵而出,茁壯成長。寶寶大約出生20天後,就已經身強力壯,可以加入採蜜的行列了。
但二樓和三樓之間是被一個方格柵欄分開的,方格的大小剛好夠工蜂進出,而體型肥碩的蜂皇卻上不了第三層。所以每次伯恩德來,都只是看三樓的蜂巢片裏是否已灌滿了蜂蜜,如果是的,他就把蜂巢片都拆下來,帶回去在自家的機器上幫我們攪出蜂蜜。而二樓和底樓的蜂蜜,則是留給蜜蜂家族自用的,冬天不夠用時,就需要給牠們添食。
既然已經說到工蜂和蜂皇了,伯恩德就順帶著開始介紹蜜群的生活方式。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這竟然是一個無比博大精深的世界。
蜜蜂是絕對的母系家族,沒有「藍爸爸」這樣的男性族長,蜂群的首領是女王──蜂皇,牠不用費勁出門去採蜜,每天只是待在家裏由工蜂伺候,所有的工作就是產卵,讓蜂群代代相傳。當然牠的工作量也不小,夏季高蜂期每天要產1,500粒卵。蜂皇的壽命也是蜂群裏最長的,能存活好幾年。
女王唯我獨尊,一窩蜂裏只能有一隻蜂皇。如果有新的蜂皇誕生,老女王就會帶著忠實的部下離開舊巢,另尋新家。這意味著一個新的蜂群產生了。
蜂皇產下來的卵,孵出來的大部份是工蜂,工蜂也是女性,和蜂皇不同的是,牠們沒有生育能力,不能產卵,所以只能去幹活,從家務到外勤,都是牠們的責任。家務包括打掃蜂巢、撫育幼蜂等,外勤當然就是出門採蜜啦。工蜂的壽命相對蜂皇來說很短,夏季只有四到六周,冬天不用出去採蜜,牠們可以活四到六個月。工蜂的數量蔚為壯觀,春夏繁忙的時候,一窩蜂的工蜂數量可以達到六萬,冬天的休假期,就減少到一萬五。
除了蜂皇和工蜂,蜂群裏也有男性,就是公蜂。
收穫季結束 準備過冬
花園裏還是盛夏,繁花似錦,但是我們的養蜂專家伯恩德說,蜂蜜的收穫季節已近尾聲,為了我家的那一窩「藍精靈」蜜蜂能健康順利度過漫長的冬季,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
7月底,他指導我們進行了今年最後一次蜂蜜的採收。首先要掀開蜂窩的頂蓋,把三層樓最上層並行排列收集蜂蜜的蜂巢片取下來,那上面的六角形結構裏,或多或少存了凝膠般的蜂蜜。
這一切伯恩德都是徒手操作,成群的蜜蜂繞著他飛呀飛。我有點擔心蜜蜂螫人,遠遠站著看他忙活。「你不怕牠們螫你嗎?」「你們的藍精靈很平和,沒甚麼攻擊性,和我兒子家的蜜蜂不一樣,我去給他收蜜時,會穿上蜂農的衣服。」這種衣服有點像醫生的白大褂,把人從頭到腳包起來,還配一頂斗笠,帽簷邊垂下一圈紗網,讓蜂農能正常看到一切又擋住蜜蜂襲擊他的臉。
雖然接近我們的藍精靈時不需要工作服,不過伯恩德還是隨身帶著他的秘密武器──一個冒煙的鋁製壺,壺裏熏著一塊乾燥的柳樹木頭,白煙從壺嘴裏冉冉升起。對於蜜蜂來說,這煙就如同迷魂香,把牠們熏得暈頭轉向,不再想著去螫人。
伯恩德家後花園裏有一節舊車廂,那就是他的蜂蜜生產車間。攪蜜的機器有點像滾筒式洗衣機,每次可在四個面上各插入一片蜂巢片,摩打一開,滾筒快速轉上兩分半鐘,蜂蜜就從下方的洞眼裏流出來,進入收集桶。每個蜂巢片要正面和反面各攪一次,讓裏面的蜂蜜儘可能被離心力甩出來。
伯恩德說,有些蜂農會在攪蜜時加熱,便於蜂蜜更徹底的被攪出來。但是超過40攝氏度時,蜂蜜的質量就會受到破壞,所以大多蜂農選擇在常溫攪動,這樣收穫的蜂蜜是最天然的,營養不會受影響。
我們一口氣攪出了五、六公斤的蜂蜜,數量只有前兩次每次的一半。總的加起來,藍精靈今年已經貢獻了近30公斤的蜂蜜。伯恩德說,這算是健康蜜蜂的高產量,他兒子家的兩窩蜂一共才產了五、六公斤。
為甚麼蜂群的產量有這麼大的區別呢?伯恩德說,是由整窩蜂的健康狀況決定的。他兒子家的蜜蜂去年冬天被餓著了,體質虛弱,開春後採集的蜂蜜主要用來自己補養和撫育後代,剩下給人的很少。而我們的藍精靈顯然安心度過冬季,開春後就能精力旺盛地投入採蜜工作。
所以為了明年蜜蜂能健康產蜜,伯恩德指導我們在秋季到來之前就要做好準備。
首先要殺蟲。殺的是一種附著在蜜蜂身上的寄生蟲,叫做瓦蟎。這種身長一毫米左右的小東西可攜帶多種病毒,在蜂群中傳播疾病,牠們還會在蜂蜜裏產卵,使幼蜂的食物發生質變,影響下一代的成長。
瓦蟎最初只在亞洲有,那裏的蜜蜂天生具備抵抗瓦蟎的能力。但是隨著亞洲蜜蜂被運送至世界各地,瓦蟎也在全球傳播,現在全世界除了澳洲和南極洲還是淨土,其它地方的蜜蜂都已淪陷,飽受瓦蟎之災。
伯恩德在藍精靈的蜂窩裏放了一小瓶60%的蟻酸液體,讓它通過吸水的紙片散發出來,在蜂窩的空氣中流通,這是消滅瓦蟎的常用方法。
除了殺蟲,還要給蜜蜂準備足夠的過冬儲備糧。因為天冷起來就沒有花粉可採,蜜蜂都躲在蜂窩裏,整天振動翅膀取暖,餓了就吃之前收集的蜂蜜。「可是我們也想要牠們的蜂蜜。」伯恩德說,所以蜂農會用一些糖水混合物放進蜂窩,讓蜜蜂冬天不至於餓死。
「我們還是把蜂蜜還給藍精靈一部份吧。」老公建議說,「那是牠們的勞動成果,也應該能自己享受一部份。」是呀,藍精靈如同上天賜予的禮物,為我們貢獻了那麼多甜蜜的享受,取之於蜂,還之於蜂,讓牠們用自己的收穫安然過冬,等到明年春花燦爛時,牠們肯定也會以更多的收穫來回報珍惜牠們的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