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11月8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重點討論北韓與貿易問題。專家分析指,特朗普訪華的時機非常好,雙方有望再續「百日計劃」,且美方此次是有備而來,有望滿載而歸。
這是中共十九大後第一次接見國家級元首,同時也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第一次訪問中國。
4月在美國海湖莊園習特會上,達成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到了7月中美雙方再啟動首輪經濟對話,雖有可圈可點之處,但總體成果有限,兩國都不滿意相互之間的市場開放程度。
白宮負責亞太事務的一位資深官員日前對媒體表示,特朗普總統這次訪華將傳達明確的信息,即美國希望兩國之間的經貿關係能夠對美國企業更加有可持續性與公平性。
外界預計中美將簽署一些貿易交易,包括對美進行能源投資以及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從美國媒體流出的代表團名單上來看,大部份是美國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公司,也有通用電器、霍尼維爾國際公司、波音公司和西屋電氣公司等大公司。
以下是專家對特朗普訪華,中美經貿關係的四個看點。第一,雙方有望再續「百日計劃」;第二,美企業代表團多為製造業,切合特朗普經濟施政理念;第三,知識產權仍是中美之間的難題之一;第四,外界預測在能源方面有望簽單。
一、雙方有望再續「百日計劃」
在7月,對於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及進行的首輪經濟對話,雙方以近乎「交白卷」的形式告終。當時,外界預料在中共十九大之前,中方不太可能出台經濟領域方面的大膽改革舉措,同時亦預測特朗普政府在「十九大」後對華進行國事訪問時,有望施壓、達成美對華貿易的部份利益訴求。
按照美方事後發出的聲明,美方致力於達成特朗普在海湖莊園定下的重要目標,而特朗普在不同的場合中多次表示必須解決與中國的貿易問題,因為完全不互惠。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7月發佈的貿易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中美順差額同比增長6.5%,且中國的對美順差比例在整體順差額中再次超過60%,比2016年(49%)同期大幅攀升。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席教授謝田表示:「特朗普訪華選在『十九大』惡鬥塵埃落定之後,這個時機非常有利。習近平壓力比較小,大權在握,可以有效地進一步實施4月海湖莊園簽下的協議。」
他分析,本輪習特會一方面可以重新定調中美關係,解決中美經貿之間摩擦性、爆炸性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對北韓的壓力,為美軍事解決北韓問題鋪路。
他說:「我想這次(會談)會比較容易。至於成果是否能超越『百日計劃』,我覺得可能是(計劃)具體化,因為調子已經定下來了。」
對於當時參與經濟對話的中方代表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十九大」已經進入政治局常委,是否會繼續參與,謝田表示:「估計這次接待羅斯的中方代表仍然是汪洋。在明年人大會議之前,這段時間他應該還是會主持經濟對話,繼續做完這件事。」
二、企業代表團多為美國製造業
對公佈的美商務部長羅斯帶領的企業代表團名單,謝田表示這次美方是有備而來,「特朗普帶去的大部份都是製造業高管,這跟他的經濟政策理念很切合」。
他分析,特朗普首次訪華,並由商務部長帶商家一起出訪,「是推銷美國產品、創造利潤、創造就業機會和創造福利。把美國製造帶去中國,主要就是賣產品」。
據路透社報道,有29家企業獲准參加11月8日啟程的貿易代表團。名單上包括通用電器(GE)、霍尼韋爾(Honeywell,電子產品)、波音(飛機)、高通(Qualcomm,半導體及通訊設備)、貝爾直昇機和特雷克斯(Terex,設備製造)等。其中10家企業涉足天然氣或其它能源領域,包括Cheniere Energy、Freepoint Commodities。
液化天然氣公司Delfin Midstream、SolarReserve、Stine Seed Company、生物技術公司Drylet、廢水處理公司Viroment、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也確認計劃參加訪華。
名單上基本都是美國對中國佔較大出口份額的行業代表。比如:2015—2016年美國對中國最大出口的行業分別是:飛機(132億美元)、大豆(128億美元)、汽車(96億美元)、電子產品器件(84億美元)和核反應堆及發電設備(26億美元),這些都是中國民生必需、也很難替代的產品。
謝田補充說:「這種國家領導人出訪,同時商務部長帶企業代表團出訪是很普遍的。但是中共的做法不一樣,它基本上是帶支票簿出訪,用錢為外交鋪路。」
而美國之音近期刊出的系列文章《特朗普總統訪華》,其中一篇以「北京的貿易禮包能使美方滿意嗎?」為題,謝田指:「這是專制、集權政權與民主國家最大的不同——寧予外臣,不予家奴。」
三、知識產權仍是中美貿易的一大難題
高通是這次少數幾家準備隨團訪華的科技企業之一,其中國地區收益約佔全球營利收入的一半。該公司執行長莫勒科普(Steve Mollenkopf)計劃參加出訪。
美國產業消息人士表示,已有多年沒有大型企業代表團隨同美國總統出訪中國,而知識產權仍然是中美貿易的一大難題。
奧巴馬分別在2009和2014年訪華,而美商務部長則分別在2010和2015年率團訪華。比如,2010年,時任商務部長的駱家輝帶領波音、清潔能源、能效領域的企業訪華,其中也鮮有高科技企業身影。
路透社報道說,本次科技企業不選擇隨同訪華,原因在於中國存在市場准入問題,以及美國正援引《301條款》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判定中國是否涉嫌侵犯美國知識產權。謝田表示:「高科技大公司涉及的互聯網、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都比較難解決。」
對華啟動「301調查」是特朗普上任後,替美國企業說話的舉動之一。在10月10日的第一次公開聽證會上,企業以及行業代表表示,中共規定要求他們將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以及美國企業在華遭遇「不合理和歧視性」對待。
同時,中國在今年出台的國家安全與網絡安全法規,要求企業把關鍵數據存儲在中國境內,並需要通過安全審查,讓美國企業認為商業秘密可能面臨風險。
但出席聽證會或提交證詞的美高科技企業屈指可數,為此有專家指企業這種「猶豫」對美國侵權調查會帶來諸多不便,並呼籲美政府考慮用傳票迫使企業提供協助。
四、能源行業可能簽諒解備忘錄
多家外媒估計本次特朗普訪華可能在能源方面簽單。彭博社報道,特朗普政府目前正在與中方談判的最大的一個交易是中石化公司對美國進行價值70億美元的能源投資,其中涉及建造一條從德州西部某油田到墨西哥灣沿岸長達700英里的管道和儲油設施。這項交易將會給德克薩斯州和處女群島受到颶風侵襲地區帶來數千個工作機會。
與此同時,中國也可能與美國的天然氣出口與貿易商簽署購買液化天然氣的合同。這也是「百日計劃」的早期收獲內容之一。
中國是國際上第三大天然氣買主。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不確定國際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價格波動,中國買家在簽署長期合同時比較謹慎,偏向於願意簽署5年甚至更短期的交易。有媒體報道說,預計中美雙方很可能在天然氣等能源行業達成諒解備忘錄。
同時,近期在鋼鐵、鋁製品等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上,雙方也可能會達成初步妥協,避免懲罰性措施。
對於特朗普訪華對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勢,謝田表示,可以從中美雙方後續達成的協議去解讀中美關係以及習特關係的走向。在接下來的一周,相信全球媒體都會再次聚焦於習、特二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