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54年-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楊寶之子,正是楊寶在華陰山救黃雀的「銜環」典故所指的「四世太尉,德業相繼」的第一代。他博學多才,對《四書》、《五經》造詣尤深,被人譽為「關西孔子」。他曾開壇講學二十多年,直到五十歲時才接受大將軍鄧騭的徵辟而出仕為官。歷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司徒,直至宰相。史書上說他「懷王臣之節,識所任之本」,在當時極有名望。
一、清廉自持
楊震為官,一向秉公立正,清廉自持,從不接受私人饋贈,更不作任何損公肥私的事。
早在楊震擔任荊州刺史時,他曾發現當地一位名叫王密的人,覺得他很能幹,便舉薦他當了官。後來,王密擔任了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縣縣令。這時,楊震正好改任東萊太守。當他赴任路經昌邑時,王密極為熱情,不但親赴郊外迎接這位恩師,還精心為他安排膳宿,並到他下榻的驛館去請安、敘舊。時至夜深人靜,王密見四周無人,突然取出十斤黃金,畢恭畢敬地說:「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報栽培之恩!」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並嚴肅地表示:「以前,是因為我了解你的才幹,才薦你擔當重任的,而你這麼辦,倒是太不了解我了!」王密頓感尷尬,但仍力爭,還小聲地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楊震聽罷,大為惱怒,遂訓斥道:「你送金子給我,外人怎能不知?即使無人知道,也有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不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萬萬要不得的!」王密一聽,羞愧難言,只好挾起金子,謝罪而去。
這件事影響很大,後人因此稱楊震為「四知先生」。
數年後,楊震轉任涿州太守。他的子孫與平民百姓一樣,蔬食步行,生活十分簡樸。當時,社會上流傳著這樣的話:「以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文不如倚市門。」於是,不少親朋故舊,都勸他利用當官的機會,設法辦些產業,以便牟取利潤,惠及子孫。而楊震卻始終沒同意。他說:「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意思是:不給子孫購置家產,而給他們留下一個清官後代的好名聲.不也是十分豐厚的遺產嗎?
二、嚴以教子
楊震有三子,他疼愛他們,但對他們從不嬌縱。當他在鄉下教書期間,除嚴格要求他們刻苦學習之外,還總是在空閒時,帶他們到田間參加體力勞動。不僅讓他們認識各種各樣的農作物,還使他們切身體會到耕作的艱辛。
楊震進京做官後,他家離皇宮較遠,而他卻一直堅持步行上朝。後來,朝廷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專門為他配備了一輛馬車。有一天,他在太學讀書的三子楊秉,趁他休假,便乘坐那輛馬車去上學。他發現後,當即喝令停車,並說:「這車是朝廷為我上下朝而專門恩賜的,你怎能坐它上學呢?你這麼年輕就懶得走路,將來怎麼能竭誠為國效勞?」楊秉聽罷父親的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從此,無論遇到甚麼特殊情況,再也沒坐過父親的專車。而且舉一反三,開始從多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楊震的幾個兒子長大成人後,也都清廉自守,剛正無私,並由此而受到人們的交口稱讚。尤其是三子楊秉,曾歷任豫、荊、徐、兗四州刺史,在延熹五年(公元162年),還升遷為宰相。據史載,楊秉一向嚴於律己,忠君愛民,堪與其父相媲美。他的「三不惑」,即不嗜酒、不好色、不貪財,更為朝野所敬服。
三、勇鬥權奸
楊震所生活的東漢中期,宦官、外戚專擅國柄,常私自在家中定官,賄賂公行,極端腐敗。楊震卻「身出污泥而不染」。他不但潔身自好,還無私無畏。
漢安帝劉祜在位時,楊震官拜太尉,宦官李閏當權。李閏很想給他的哥哥謀一官職,但惟恐楊震反對,所以始終不敢在他面前吐露一個字。為達到目的,李閏拜託安帝的舅父耿寶從中周旋。耿寶當即給楊震寫了一封信,要他予以關照。楊震看罷,很生氣,遂壓了下來,沒再理睬。耿寶見他不給面子,一怒之下找上門來。楊震仍不屈從,並明確表示:「李常侍的兄長無才無德,又無尺寸之功,怎能隨意封賜?」耿寶威脅道:「李常侍乃朝廷重臣,誰不畏服?」接著,又打著皇上的旗號,恐嚇道:「我是來傳達皇上旨意的。你敢違背聖意?」楊震毫不畏縮,理直氣壯地回答:「你既然是傳達皇上旨意的,那麼,就請你拿出敕書來!」耿寶原本沒有甚麼敕書,又見楊震如此較勁,也只好支支吾吾,「大恨而去」。
安帝的乳母王聖,多年來自恃有功而胡作非為。在她的庇護和慫恿下,其女伯榮竟在宮中恣意驕淫,大肆受賄。楊震怒不可遏,專此上疏安帝,奏請「速出阿母,令居外舍;斷絕伯榮,莫使往來」。然而,安帝卻沒有准奏。不久,伯榮又與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瑰私通。待劉瑰娶她為妻,竟得以襲承劉護之職,接著又被封侯,楊震忍無可忍,又上書安帝,說劉瑰拜官封侯「不合經義」。可惜,安帝也當成了耳旁風。
更不應該的是,安帝還耗費巨資為王聖大修宅第,致使不少人紛紛效仿,令百姓怨聲載道。楊震為此勸諫,安帝置若罔聞。有一位叫趙騰的男子上書指責朝廷過失。安帝大發雷霆,將他定為死罪。楊震這時又挺身而出,冒死直諫。他引經據典,慷慨陳詞,請求「減輕趙騰之罪,饒他不死」。但是安帝不准奏,結果,趙騰仍被推上了斷頭台。楊震痛哭不止。
四、流芳千古
楊震的浩然正氣,終使權奸所不容。在他們狼狽為奸、共同誣陷下,昏君劉祜竟免去了楊震的一切職務,將他遣返老家。當他行至洛陽城西的夕陽亭,撫今追昔,感慨萬千,遂仰天長嘆:「我為官一生,竟殺不了那些禍國殃民的奸臣,甚至連王聖這樣的女人的惡行,都不能禁止,我還有甚麼臉面再活下去!」說罷,服毒酒而自殺身亡!這是有史以來,因痛恨自己未能除盡貪官而自殺的人。
楊震臨死之前,曾對兒子、學生說:「死,是讀書人正常的遭遇。我蒙皇上看重,位居高官,痛恨奸臣誤國,卻不能剷除;痛恨近幸邪惡,卻不能禁止。我有何面目再見日月!我死之後,用下等雜木做棺材,被單能蓋住屍體,就夠了。不要運回祖宗墳墓,不要祭祀!」
一年後,安帝病死,順帝繼位。楊震的學生虞放、陳翼及朝中一些正直之臣,接連上疏陳述楊震的功績。順帝感念楊震赤誠報國,下詔任命他的兩個兒子為郎官,贈錢100萬,並用三公的禮儀,將他改葬在華陰的潼亭。
據《後漢書》記載,在楊震下葬前的十多天裡,有一隻高達丈餘的大鳥,飛到他的靈堂前俯身悲鳴,大鳥的眼淚,流了一地,葬禮完畢,才離去。順帝得悉後,知楊震受冤枉,特下詔說:「已故太尉楊震,忠心正直,對時政有許多匡正;但由於奸佞作亂,黑白顛倒。近些年災異屢屢發生,都是上天藉以對朕的警告啊!朕今派太守丞以羊豬祭祀,楊震魂而有靈,就好好享用吧!」
《後漢書》還記載:楊震下葬時,其親友門生不論遠近,無不前來弔喪,他們鑒於大鳥的悲鳴致哀,特地在楊震墓前,立下了一尊石鳥像。
在此後的一千八百多年中,歷朝史家無不公認楊震為一代清官。關於他那一系列的動人事跡,也一傳再傳,直到今天!(事據《後漢書》等)◇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