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結束,台灣總統蔡英文首次公開回應,她呼籲兩岸領導人應秉持圓融、中道的傳統政治智慧尋求兩岸關係的突破,並永遠消除敵對及戰爭的恐懼。她強調,以人民為核心的兩岸往來交流,為30年來兩岸關係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做了最佳的註解。

「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於26日舉行,蔡英文致詞時,中共剛剛完成了黨代表大會。去年,蔡英文呼籲兩岸應該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回顧兩岸30年來的交流與成果,雖然目前兩岸關係維持了基本穩定,但希望能有進一步的改善。

過去兩岸人民因內戰造成骨肉分離,直到開放兩岸探親,結束了現代史上一段因兩岸敵對造成親情拆散、骨肉分離的悲情歲月。從1987年到現在,兩岸民眾往來頻繁。

蔡英文強調,兩岸作為全球及區域的重要成員,並且各自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海峽兩岸應該展現新的思維,透過雙方的各自努力及共同合作,為區域的和平及繁榮發展,為全球化的持續推進及改善,也為兩岸共榮發展的美好願景作出貢獻。

婉轉表達 「兩岸一家人」

親民黨同日發佈聲明表示,蔡英文的談話,承認兩岸人民因內戰造成骨肉分離,並舉出當年民進黨主張兩岸人民返鄉探親不應受到限制,其實已婉轉表達「兩岸一家人」的概念;內容至少3次提及「兩岸和平發展」,不僅呼應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十九大」上的談話,也顯示兩岸領導人在該議題上已有基本的共識。

聲明說,兩岸的執政黨都有難以忽視的慣性包袱與刻板印象,但世界卻在現實中不斷前進。站在兩岸人民立場,尋求雙方共識與共利,才是兩岸人民之福。期待兩岸執政者,都能站在可貴的公約數上,尋求兩岸更多的交集。

從維持現狀 找兩岸新模式

台大國發所教授陳明通則表示,回顧過去30年兩岸關係的本質,北京很清楚要統一台灣,而台灣2,300萬人不願意接受中共的統治,這就是兩岸關係基本上的矛盾。他說,中研院教授吳玉山曾歸納,過去台灣政府主要採取的就是「扈從」或「抗衡」兩種策略。

對於蔡英文的談話,他解讀,蔡政府是想擺脫「扈從」或「抗衡」的思維邏輯,重新尋找新模式。他引用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的研究,指兩岸之間其實是美、中、台的三方賽局,張從過去60年非合作性、多層次的動態互動中,得到一個「納許均衡」,意即任何一方單獨改變自己的策略並不會使自己的報酬提高。

他進一步解釋,台灣從中得到的是「不接受中共統治、台海屬於非戰爭狀態」;中共得到「台灣不宣佈法理台獨、世界不挑戰一個中國的說法」;美國則得到「中國不控制台灣,不會把台灣變成中國的軍事基地,台灣繼續經濟繁榮,在世界經濟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美國為主要受益者」。

陳明通說,雖然三方都不滿意,都想挑戰,但最後都無法達成,皆回歸到該均衡。他認為,維持現狀就是維持該定義,若能守恆,兩岸政策就會舉重若輕,所以從蔡英文的談話來看,「我們應在『納許均衡』的結構之下」,去尋找新模式。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面對九二共識的各自解讀,「我方只要強調,按照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所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即可,若雙方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有共識,就不需再圍繞是否有九二共識的字眼去打轉。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