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古戍〉

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猶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雲垂草,江空雪復沙。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作者介紹】

劉基(1311–1375年),字伯溫,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縣)人。元末進士,曾任浙東行省郎中、高安縣丞等職。為官清正,不避豪強,因一再受排擠而棄官歸里,隱居讀書。朱元璋起兵後,被邀請出山,協理軍政事務,功績卓著,為明代開國元勳,官至御史中丞,封誠意伯。洪武四年(1371年)辭官。卒後謚文成。他是元末明初的詩文大家。詩多揭露元朝暴政,同情人民疾苦,風格雄健。又是一位大預言家。著有《誠意伯文集》。

【註解】

古戍:古代的邊境戍樓。

山火:指戰爭引起的山林大火。

新城:指新建的城防。

地笳:胡笳長鳴,聲震大地。

殷:盛大,這裏形容聲勢很大。

笳:胡笳,一種管樂器,古代流行於塞北及西域一帶,軍中常用為號角。

九州:古代中國分為九個州,後世以九州代指中國。

虎豹:喻指貪官污吏。

四海:指全國。

桑麻:指植桑種麻,泛指種植莊稼。

迥:遠。

雲垂草:天邊的雲與草相接。指原野遼闊。

江空:江上因天寒地凍,而無船隻來往。

【今譯】

古營壘連接著遍野的山火,

新設的城防傳來震撼的聲聲胡笳。

九州大地還有虎豹在橫行,

四海之內土地荒蕪,未能種上莊稼。

天邊的孤雲和衰草相接,

江面空無船隻,唯有白雪蓋黃沙。

荒野的寒梅,山火燒不盡,

常能看到兩三朵綻開的梅花!

【賞評】

這首詩是劉基五律中的名篇,大概寫於元朝覆亡的前夕。詩中主要反映元末戰亂不已、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信心與希望。

元代末年,由於民族矛盾激化,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各地的軍閥集團也紛紛崛起,相互兼併,攻城掠池,戰火不斷,造成人民流離失所,土地荒蕪,一片淒涼。詩的前半部份,形象而概括地描述了這種動亂的社會現象。戰火熊熊,笳聲陣陣,到處在拚殺,遍地是血與火。這樣動盪的社會,勢必帶來慘重的惡果,即「虎豹」橫行,「桑麻」無收,而且這並非局部的,「九州」、「四海」皆如此。展現在詩人眼前的,遠處是孤雲與衰草相接,近處是江面空闊雪蓋沙,一派淒清、蕭條和寂寥的景象。然而,詩人既看到戰爭給社會造成的巨大破壞,以及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同時也看到在這個動盪、黑暗的社會現實裏,透出來的曙光和振奮人心的希望。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此聯雖化用白居易的詩句,但意境卻卓然不同!白詩是說: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這裏的「野梅」(「野梅」隱對物是「官花」),卻是另一番意境:戰亂的大火聲勢猖獗,殘酷暴烈,把一切都燒了,但野地的寒梅,本身是燒不絕的!它無須等到來年的春風吹拂。花兒儘管只有兩三朵,但它畢竟代表著堅強不屈、凜然正義、超群卓絕的生命!而且是歷經大火而仍然盛開著的,這是報春之花,是預示著嚴寒必會被驅除,人類的新春,定將勝臨。這表現了詩人對社會未來的信心和希望。

這首詩內容含隱,意境深邃,情寓於景,體現出作者的沉鬱、雄健的詩歌風格。

正是:

堅挺野梅有義魄,

品格超凡最卓越。

狂暴毒火燒不盡,

驅盡嚴冬,引領新世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