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九年,唐僧西天取經,取回了650多部近萬卷佛經。這麽多佛經全是梵文,不翻譯誰也看不懂,有經也沒法念。於是,唐太宗李世民讓唐僧在長安弘福寺翻譯佛經。 

幾年時間過去了,翻譯的佛經十成還不到一成。不是譯得慢而是經太多,另外京城是熱鬧地方,唐僧取經名氣很大,人們都想見見這位不辭勞苦、翻越千山萬水,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回真經的高僧。 

因此今天這個拜訪,明天那個求見,不見有失禮節,見了又耽誤時間。一晃十年過去了,唐僧翻譯的佛經還是不足一成,急得他肝火攻心得了一場大病,兩眼看啥都不清楚。 

唐僧這下子越發著急,愁得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他手摸譯出的佛經心裏想:「西天取經多不容易啊!來回花費了十幾年時間,跑的路不消說,光受的苦、遭的難一年也說不完。一路上這個妖怪要蒸著吃,那個魔鬼要熬著喝,多少回差點把命送了。 

多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幾個徒弟一路保護,才逢凶化吉。好不容易熬到西天,拜見如來佛祖取回萬卷真經,如今才譯出了這麽一點身體就不行了,這樣下去,這萬卷真經何時才能翻譯完? 」

唐僧正愁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時,唐太宗帶著文武大臣來看望他。太宗親切地拉著唐僧的手,細心詢問他的病情,知道是因為譯經著急而得病,就安慰他說:「高僧不必心急,身體不適,宜靜心調養,待病好後孤王給你另選一僻靜之地翻譯佛經,意下如何?」唐僧聽了,不顧病體沉重,跪下叩頭:「謝主龍恩。」太宗還留下御醫給唐僧診治。 

在御醫的精心調治下,唐僧的病一天天好了起來。太宗聽到唐僧病已全好非常高興,就讓大臣給唐僧傳旨,讓他準備好要譯的經卷隨大臣離開京城,北行到玉華宮見駕。 

唐僧跟隨護送他的大臣一行大約四百餘人,騎馬坐轎離開京都長安向北前進,第二天下午就到了同官縣城。同官的老百姓聽說到西天取經的唐僧到了,男女老少一齊擁上街頭,夾道歡迎。 

當晚,唐僧歇息在城外的重興寺院,和寺院的方丈講論佛經,還送給方丈一卷《金剛經》。後來這位方丈讓石匠在寺院內修了一個經幢,把這卷《金剛經》刻在寺內的八棱石柱上,一直流傳了下來。 

第三天,天剛亮唐僧一行就打點起程。當他們路經神水峽時,唐僧看到這裏雄關聳峙,氣勢浩壯,奇峰壁立,地勢險要,不禁回想起西天路上的山山水水。快到玉華川時,老遠就看到群山中一座座高大的宮門,巍峨的宮殿,金黃色的琉璃屋面閃閃發光,氣勢十分宏偉。唐僧知道,太宗的避暑行宮--玉華宮到了。

在金碧輝煌的玉華宮正殿,唐太宗召見唐僧玄奘,學士上官儀宣讀御製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總結了玄奘西天取經的精誠艱苦過程,對玄奘在學術上的貢獻給予很高的讚譽。為了讓玄奘靜心譯經,太宗把這處豪華的宮殿改作寺院,讓給了唐僧。 

玉華寺遠離京城,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確實是譯經的好地方。唐僧沒想到太宗會把行宮讓給他,心裏既高興又感激。在寺院門前,唐僧親手種下了在西天取經時,如來佛祖賜給他的娑羅樹種,親自敬造了一尊如來佛像供奉起來,然後靜心在玉華寺譯經。 

大約過了三年時間,唐僧先後翻譯了二十多部佛經;又經過兩年時間,唐僧翻譯了有二十萬頌的大般若經,他很高興覺得在這裏譯經比在長安城快多了。 

他興奮地向衆徒弟說道:「在京師諸緣牽亂豈有了時,今得終訖……此鎮國之典,人天大寶,徒衆宜各踴躍歡慶。」這時,他親手種植的娑羅樹已枝粗葉茂,長得亭亭如蓋,唐僧便經常與衆徒在樹下講經論學,心情十分舒暢。就這樣,不知不覺一年又過去了。 

有一天夜裏,唐僧譯完一卷佛經便上床休息,剛閉上眼睛就聽見有人叫他。他睜眼一看,原來是保護他到西天取經的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來了,師徒相聚真的很開心。

孫悟空對唐僧說:「師父,你西天取經功果非凡,如來佛祖對你十分懷念,特命弟子三人專程前來請你,西天極樂世界裏還給你留著一個寶座哩!」 

唐僧回答說:「不是師父忘了你們、忘了西天,而是譯經繁忙顧不得這些。取經歸來已近二十年了,晝夜譯經,尚不足十分之二。餘下的經卷還不知在有生之年能否譯完。」說完嘆了口氣。 

豬八戒聽了說:「如來佛祖在我們臨行前再三交待,一定要把你請回去。再說,弟子三人沒有師父在一起總覺得不暢快。」沙和尚也接著催促:「師父,弟子們可是奉了如來佛祖之命來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你也得去,留下的經卷以後再譯吧!」 

唐僧禁不住衆徒弟的再三請求,又感到佛命難違,就只好應了一聲:「好吧!」這時忽聽一聲雞叫,唐僧醒來才知道是做了一場夢。 

第二天清早,唐僧把玉華寺的弟子召集在娑羅樹下說:「玉華譯經已歷六載,未譯經卷尚佔大數。自量氣力不復辦此大事,如今陽壽將盡,留下的經卷衆徒去譯吧!」說完便領著衆弟子到芝蘭谷、鳳凰谷、珊瑚谷去禮拜佛像,禮拜完畢天色已晚。 

這天晚上半夜,唐僧在玉華寺院坐化,到西天極樂世界和徒弟們相聚,接受如來佛祖的召見去了。◇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