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唐三藏正式出行之前,在法雲寺跟眾僧有這樣一番對白,三藏答曰:「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這時的三藏從理上,他已明白了。但西天取經之路,也是他在現實中提高心性、修煉心性的過程。他所遇到的所有的魔難,都是因為他的心所生。比如牛魔王,有妻有子,還有朋友,這些妖魔從何而來?孫悟空說得明白:「自到西方無對頭,牛王本是心猿變。」牛魔王怎麼會是孫悟空變化的呢?不能這樣表面理解,那意思是說,唐僧有了執著心,在心上自然就生出這麼一個妖魔來。那麼,鐵扇公主、紅孩兒、如意真仙可不都是心猿所變?
下面且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妖魔具體都從哪些執著裏生出來的。因篇幅有限,本文只取部份章回加以賞析。另外《西遊記》除修心之外,還包含著修煉的其它方面,如身體的演變等。但在本文中都不再提及。
壯志凌雲與為名之心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為了名利情,人們為名而爭,為利而鬥,被情所纏。所謂的凌雲壯志,也都是為了一己之私,不是為名就是為利。就像唐僧在過通天河時所發出的感慨,「世間事惟名利最重。似他為利的捨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為名,與他能差幾何!」可修煉要修去的就是這顆私心,而成就的則是一顆無私的慈悲之心,為了眾生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對於唐僧與悟空來說,為利之心雖不多,為名之心卻很強,為名之心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大,覺得自己了不起,要顯示自己了不起。而從名中又滋生出許許多多的執著,好為人師是為名,雄心、野心亦是名,膽怯油滑還是名。
唐僧離開長安之後的第一難就發生在兩界山雙叉嶺,從象徵的角度看,這可以說是剛剛開始真正的修煉,人神分別的開始。老虎精是寅將軍,象徵著人存有的爭鬥心與貪婪心;熊羆精是熊山君,便是人的雄心、野心與膽怯之心的混合表現;而野牛精是特處士,可看做是自大固執與特別會處世的混世油子。此三種妖邪正是人心最直接的體現,也是一開始就要剔除掉的。
至路阻獅駝遇三怪一回,且看他是哪三怪?老魔青毛獅子怪,二魔黃牙白象怪,三魔大鵬雕怪。青獅怪是師的幻象化身,雄心指的是白象;壯志指的是大鵬雕。
而師徒行至天竺國玉華縣時,又惹出了一窩獅子精,獅子精從何而出?廣目天王說得明白:「那廂因你欲為人師,所以惹出這一窩獅子來也。」行者笑道:「正為此,正為此。」看來行者已完全接受這一說法絕無異議。
心字頭上一把刀
第二十六回開篇有詩為:「處世須存心上刃,修身切記寸邊而。」修煉的人必須要做到忍。不能被人說,甚至做錯了事也不能被人說,那就不能算是一個修煉的人。
悟空因為傲,一向是不能被人說的,前番因為他打死六賊,被唐僧說了幾句,就賭氣走人,後雖被龍王說服,觀音菩薩又給了唐僧一個緊箍兒,教會唐僧念緊箍咒。悟空在自己悟到不能不受教誨的同時,又懼緊箍咒的情況下,不敢造次。但在五莊觀,面對兩位小道童的連喊帶罵時,他就受不了了,撂倒人參果樹,從而被鎮元子大仙扣押在觀中,定要悟空醫活果樹,才能放行。最後只能請來觀音菩薩救活人參果樹,這才了卻了這一難。
在五莊觀無論如何還是做錯了事,及至屍魔三戲唐三藏一回,對孫悟空的忍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做了好事也得受得了委屈。那麼對於唐僧來說,這屍魔也就是佛教常講的「三毒」:貪、嗔、癡。世間有此三毒,便永無寧日。貪慾之心,能製造色膽包天, 恣意妄為;嗔怒之心,能使人妒火中燒,鋌而走險;癡迷之心,心智無明,癡心妄想,乃一切苦難之母。
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當然不會有那麼強烈的貪、嗔、癡,但要想成佛,哪怕是一絲一毫都不能留下。人要去除執著本來就難,再兼有豬八戒在側慫恿,於是唐僧就將孫悟空趕回了老家花果山。在繼後一回,唐僧帶著八戒與沙僧繼續趕路之時,書上是這樣寫的:「卻說唐僧聽信狡性,縱放心猿……」也就是說唐僧被執著所驅,不想去約束自己的心了。修就是修心,不想約束自己的心,那麼不難想像,魔難就在後面等著他了。於是寶象國遭遇黃袍怪一難也就在所難免了。
怕心與雜念
唐僧師徒一山一山的走,一難一難的過。魔難遇得多了,不免總用人心看問題,而忘了自己所悟到的「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有時只要見得山高嶺峻,或見風起,或聽水聲,就怕心陡起。甚至一聽人說有妖魔就嚇得滾下馬來。
在《西遊記》第三十二回中,此時唐僧師徒一路上忍饑挨餓,夜住曉行,在艱苦旅途中恰逢賞春時節,沿路春暖花開,柳綠如絲。「師徒們正行賞間,又見一山擋路」,於是唐僧囑咐徒弟們小心,怕有虎狼阻擋。悟空就說了下面一段話:
「師父,出家人莫說在家話。你記得那烏巢和尚的《心經》云『心無掛礙:無掛礙,方無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之言?但只是:『掃除心上垢,洗淨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你莫生憂慮,但有老孫在,就是塌下天來,可保無事,怕甚麼虎狼?」每一次魔難,也是將心靈的塵垢掃去一層的過程,沒有將心上塵垢掃盡之前,吃苦受難那就是在所難免的事了。
唐僧知道悟空說得有理,但隨即又開始感嘆「幾時能夠此身閒」。求安逸之心一覽無遺。
在八十五回中,悟空再次提醒唐僧不要忘了《多心經》,「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三藏道:「徒弟,我豈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經萬典,也只是修心。」行者道:「不消說了。心淨孤明獨照,心存萬境皆清。差錯些兒成惰懈,千年萬載不成功。但要一片志誠,雷音只在眼下。似你這般恐懼驚性,神思不安,大道遠矣,雷音亦遠矣!且莫胡疑,隨我去。」那長老聞言,心神頓爽,萬慮皆休。悟空這裏已經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心中無執,靈山就在眼前,心多難安,則雷音遠矣。
貪圖安逸,求得安逸,這也是修煉的人最容易有的執著,說到底怕心也是來源於求安逸之心:怕吃苦,害怕失去所擁有的。至九十一回唐僧在金平府被犀牛怪所攝一難,完全就是由於唐僧的求安逸貪賞花燈造成的。唐僧被妖精攝去之後,功曹對悟空說:「你師父寬了禪性,在於金平府慈雲寺貪歡,所以泰極生否,樂盛生悲,今被妖邪捕獲。」至犀牛怪被除,師徒再次上路時,書中是這樣評價這一難的:「正是那:懶散無拘禪性亂,災危有分道心蒙。」
修煉是嚴肅的,哪怕是一個再小的執著,一個不易察覺的不好的念頭,到圓滿之時都得去除。唐僧在天竺國被玉兔精所纏,只因唐僧對父母的懷念。在此回的開頭頌子中說:「起念斷然有愛,留情必定生災。靈明何事辨三台?行滿自歸元海。不論成仙成佛,須從個裏安排。清清淨淨絕塵埃,果正飛昇上界。」也就是說,無論修的是哪一門,是成仙還是成佛,都是要達到清清淨淨絕無塵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