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處混亂中,幼年時就嚐盡世道的艱辛,在歷經種種磨難後,若還能保持一種淡定、平和、沉靜的心態,好似要經過某種修行才能達到。但它卻在一個年輕的導演身上發生了。追溯他的成長軌跡,不由得不讓人感謂:這真的是一個在混亂中長大的小孩!而他,又在混亂的現實中,循著自己的人生軌跡有條不紊的走著,沉穩地、踏實地書寫著自己的人生。他——就是緬甸華裔導演趙德胤。

拍緬甸的迫切性很高,這6千萬人口的地方有我的記憶、家鄉的故事,全世界只有我可以拍出來。

——趙德胤

首次見到趙德胤導演應該是2012年,他以一位緬甸華僑及台灣導演的身份來港宣傳新片《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今年七月,趙德胤再次來到香港,並造訪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做《台灣式言談》,這次有幸同趙導做了一個短暫的專訪。

未料,時隔5年,趙德胤的名字已經在國際影壇熠熠生輝。2011~2013年的三部歸鄉曲:《歸來的人》、《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冰毒》贏得不少台灣及國際獎項。2017年的《再見瓦城》再獲台北電影節媒體推薦獎,更在法國亞眠影展獲「國際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這是24年後繼李安導演獲此殊榮的另一人……「趙德胤」已經成為國際影壇一顆矚目的新星。

2016年趙德胤獲得台灣金馬獎「傑出電影工作者」獎。(大紀元資料室)
2016年趙德胤獲得台灣金馬獎「傑出電影工作者」獎。(大紀元資料室)

人生如戲 動盪中求生存

1982年生於緬甸東北部靠近中國邊界城市臘戌,趙德胤在家中四兄妹中排行最小,名字是哥哥放學後得知家中生了弟弟,用剛剛學到的歷史人物趙匡胤而改的,而原本父親給他取的名字是趙德運,希望貧窮的家自此翻身轉運。

「從小到大我們所感受到的,除了貧窮,全世界的人為了生存都要面對的這種要讓自己堅強的活下去的難度之外,我們很尷尬地還要面對的另外一個難題,就是緬甸政府永遠是主流、領導階層,而這個政權不太喜歡我們,覺得我們是後來的,或者以為我們是一種威脅……所以,這個時候在明顯的政策和身份對待上,我們是永遠不被施予方便和永遠被不公平對待的。」他坦言,除了當時在緬甸生活困難,同時心理上也充滿了對政府的恐懼感。

16歲以前人生一直在緬甸度過,他坦言,見到「光華」二字,從小就很敏感。提到「光耀中華」,他更娓娓道來:「『華』對我們來說,從小到大一直背負著。」原來他的父輩是在抗戰結束及國共內戰之後,「所謂的有一批人先戰退到邊境,然後等待命令反攻大陸的歷史背景下從南京撤退到中緬邊境地帶的」,亦因此,他的出世注定了他要在一種動盪混亂的環境和客居他鄉的委屈中掙扎求存。

畢業於當地華文國中,當時為了不被政府軍視察邊境城市時發現他們在學華文,每天要在凌晨4點半到學校學華文,然後回家換了衣服後再在8點半回校上緬文課。「作為一個被排斥的民族,在那個環境下,還要很努力的去學習、繼承華人的文化,過程中受了很多委屈。」

這樣的日子持續到1998年,在緬甸很多地區仍處於戒嚴的情況下,16歲的趙德胤通過「海外聯招」考入台中的一所高中,帶著籌措半年的盤纏——200美金,在戰戰兢兢中克服了重重困難抵達了台灣。

故土情懷 讓家鄉被世界看到

如果說「生存」是父輩的唯一目標,「發達」則是下一代的夢想。而對於趙德胤來說除了「生存」不敢有別的夢想。在台灣就讀高中時他就一直不停地幫人拍攝婚禮錄像賺錢,在就讀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時,因會寫自傳而獲得老師的賞識及資助幾萬元拍攝短片。請來同學做演員,畢業短片《白鴿》一舉成名,不僅入圍釜山、柏林影展,還為他贏得了獎金。自此,他發現,原來拍片還可以賺錢。

2009年又是因為會寫自傳而獲得侯孝賢導演的青睞,入讀第一屆金馬電影學院,有幸成為侯導的門生,並有機會接觸到前輩導演李安、吳宇森、蔡明亮等。

2011~2013年,趙德胤多次冒險與同學潛入中緬邊境,在未取得政府軍允許的情況下,以游擊的方式無目標的見甚麼拍甚麼,並找來親友及劇組人員做演員,短時間內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回去後以「清雪櫃」的方式,將拍攝到的素材製作出紀錄片《挖玉的人》、《翡翠之城》及三部劇情長片《歸來的人》、《窮人。榴蓮。麻藥。偷渡客》及《冰毒》等,影片道出了緬甸華人為求「生存」而遊走於販毒和挖玉兩種險途之間的生活。

2016年11月7日《再見瓦城》首次通過50年禁令在緬甸播放,這是以昂山素姬為首的新政黨推動下發生的,公映時現場700個座位座無虛席,有民眾看完後流著淚感謝他,說他拍出了別人不敢拍的電影。

「拍緬甸的迫切性很高,這6千萬人口的地方有我的記憶、家鄉的故事,全世界只有我可以拍出來。」當大銀幕上播放著他最熟悉的家鄉華人生活時——幾代人掙扎求存的畫面一張張被掀開,那一刻,國際視線聚焦了那個屈辱過活的一個華人族群身上。通過趙德胤獨特的視角,緬甸華人的真實生活寫照被世界看到了。影片獲得國際評審的肯定。

感念台灣 健康拍下去很完美

很多導演都有過拍攝一半不想再拍下去的夢魘,趙德胤說他拍得快,絕對沒有拍到一半不想拍的經歷。只是每次拍電影都會說,下次不要拍了。因為他要一個人面對和解決所有的問題,「人、事、物、資金,種種問題和東西,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只有創意就夠了。」

「你去面對真實的時候,你會發現,好像自己不做電影做別的都做不了。已經回不去了,所以只好再做,但背後還有很大的原因是,你還是有很多對這個社會和世界的看法想要表達。」

(好像16歲來到台灣後,一切都變得很順利,拍電影也比較容易中獎?)為此,他感念冥冥中命運的安排,老師、前輩等貴人的相助,以及台灣這個自由多元的社會「是會讓奇蹟發生的地方」。(是否覺得拍電影有一種使命感?)他謙稱「我是一個很像小學生一樣的電影導演,因為我理解的電影世界太大了,好的東西太多,我也只是小小的滄海一粟。」

因為太拼曾經肝臟出事,他期許自己「如果我能身心健康的一直拍電影,那會很完美。」他坦言,「拍電影是自己為自己拍,就像寫日記一樣。先為滿足自己,你或你家人的故事也只有你會拍。」

2017年7月,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趙德胤演講後有讀者求簽名。
2017年7月,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趙德胤演講後有讀者求簽名。

期待與香港導演合作

提到香港電影,他尊崇表示,「香港電影是我們拍電影一直離不開的,香港電影工業產業很輝煌……香港電影早期造就了很多導演對技術的著魔非常厲害。」他說,「在華語裏面,香港電影一直都是平時我們會看和學的,現在新的台灣導演也在學香港導演的電影拍攝方法。」

他透露自己常會參照王家衛、許鞍華、杜琪峰、陳可辛等導演的作品,並希望有機會能跟他們合作,拍攝更廣泛的題材。他並透露目前正醞釀一部關於七十年代台灣年輕人的故事。

提到目前有年輕導演認為資金少、機會少,他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覺得年輕人現在機會是越來越多」。他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資金以及自己的方式「證明我也可以拍電影。他們現在找我了,這個時候我可以在他們相信我的狀況下,做更大、更多的電影。」

「年輕人你們沒有錢拍片,那你就用不用錢的東西先來證明自己。比如現在全世界都對劇本有需求,會寫劇本的人,你寫一本劇本,很多錢!真的,我不騙你!」他強調,「這是百年都不變的事實,任何一個導演都在缺好的劇本。」

套用黑澤明導演的話:「『年輕人有一支鉛筆一張紙就可以先寫,不用成本。』我自己的做法是多去拍電影、寫劇本。你只有一萬塊錢,就拍個短片。你沒有一萬塊也沒關係,你有紙吧,你可以寫。你寫了,累積一定量的稿給別人看,就有機會!」他建議有心做電影的年輕人,從寫劇本開始,或者從寫自己開始,每天寫一點,慢慢累積。五年,可能會有兩個劇本出來。不過,筆者認為,要在當今世代,能做出點東西真的需要像趙德胤一樣的「靜氣平心」。◇

2017年7月,趙德胤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為《台灣式言談》——《混亂中靜氣平心》演講。
2017年7月,趙德胤在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為《台灣式言談》——《混亂中靜氣平心》演講。

趙德胤小檔案
出生年份:1982 年 12 月 18 日(34 歲)
出生地點:緬甸臘戌
曾獲獎項:第53屆金馬獎年度台灣傑出電影工作者;愛丁堡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瑞典影展最佳導演(《冰毒》);2014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媒體推薦獎(《冰毒》);2017台北電影節媒體推薦獎(《再見瓦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