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目前在洞朗的軍事對峙中有兩國民族主義和政治現實的因素,但這場對峙也處於長期的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的背景下。最直接的因素是新德里不希望北京通過在洞朗的行動掐住被稱為其「雞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背後則是印度不希望北京在亞洲稱霸,更不能容忍北京勢力染指南亞,開闢印度洋上的戰略出海口。 《印度經濟時報》點出了印度在洞朗拒絕撤退的原因。報道說,北京在和不丹有爭議的洞朗地區修築道路,作為不丹保護國的印度自然不會坐視,但其背後更大的擔憂是「洞朗高原」戰略上俯視印度西里古里走廊,該走廊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最窄處只有27公里,而一旦被切斷,印度在東北部的7個邦,將會從印度本土部份被分割和包圍。

北京修建的道路讓其能夠更迅速的調兵和運送物資,這將極大地威脅到被稱為印度「雞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所以印度才在雙方實際上無爭議的地區「越界」阻止中方修建道路。而從長遠看,如果中方藉控制或威脅西里古里走廊,達到奪回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藏南地區)的目標,勢力直接將擴至印度洋。

《印度時報》評論稱,多方揣測中印邊界衝突會以雙方撤兵收場,但是現在雙方卻將對峙擴展至印度洋開始打太極。文章引述消息源稱,在過去兩星期,印度的海軍衛星、長程海上巡邏機和戰艦監視到至少有13艘中國海軍艦艇在印度洋海域徘徊。另一消息源則稱,現在雙方軍隊像在玩「誰先眨眼」的遊戲。

即使有這些長期戰略意義,雙方當下真的開戰依然幾乎是不可能的。中方雖然整體國力有優勢,但印度在發生對峙的地區長期經營,擁有局部的軍事優勢。若真正開戰,雙方都面臨人員、後勤和財力上的絕大壓力,但無論誰在洞朗的局部衝突中勝出,實際戰略上的收益和投入相比可能都將是得不償失的。

知名中國問題專家裴敏欣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雙邊有很重要的經濟利益,去年中印之間的貿易規模是700餘億美元(約5,460餘億港元),中國對印度的貿易順差超過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對中方而言,為了一條公路冒那麼大的經濟風險絕對不值得,而印度也不願冒這風險。僵持可能會持續,但要升級到真正動武,「那是很難想像的」。

裴敏欣還表示,若雙方要發生全面武裝衝突,一定要考慮後果,因為後果很嚴重。他談到,印度並不是一個軍事弱國,最重要一點在於目前兩國都已經成為核武國家,核武器國家一般都不會進行全面軍事衝突,因為潛在的威脅太大。當然也有分析指,北京目前恐怕最火燒眉毛的事情還是朝鮮半島的核武和導彈危機,這種情況下更不會在中印邊境輕啟戰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