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陸續公佈對台軍售、制裁暗通北韓的中國公民及銀行等消息,被外界質疑中美兩國之間關係蜜月期已過。但專家指中美之間關係惡化的說法,還言之過早。

美國國務院上周四(6月29日)宣佈批准向台灣出售武器,總值14.2億美元;以及第一次同意美軍停靠「台灣」港口,引發中共不滿,提出交涉。

而同一天,美財政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宣佈中國丹東銀行涉嫌幫助北韓洗錢,美決定中斷該銀行在美服務,以及凍結兩位中國公民和一家船務公司的資產,因為後者幫助北韓逃避聯合國的經濟制裁。

專家分析指,美國此番公佈的對台軍售以及制裁中國銀行等做法,雖釋放強烈信號,但同時亦有為雙方關係回轉留下餘地,中美關係不至於因此出現急劇惡化。

第一、中美雙方謹慎應對美對台軍售

上周四的美對台軍售,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首次,離上一次前總統奧巴馬出售18.8億美元武器,過去了1年半時間。據悉,奧巴馬任期內的倒數第二月(2016年12月),原定再次對台軍售10億美元,但因反對而被國會叫停。

3月中旬,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在準備出售新的武器給台灣。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引述特朗普政府官員的說法,美國將在4月初習特會之後,宣佈對台軍售。但軍售時間一直延後到6月底才正式公佈。

並在公佈軍售信息當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Heather Nauert)明確表示,這次對台軍售顯示美國「支持台灣能夠維持自主防衛能力」,但不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

另一方面,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雖然再次反對美國對台軍售,但這次發言的措辭略不同於以往。《中央社》報道稱,(中方)這次軍售的反應,已經完全低於奧巴馬上一次軍售。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要求美國停止軍售,以避免損害與北京的關係,但他未發出明確的報復威脅,且表示希望中美雙邊關係重新回到健康穩定、持續發展的軌道,以免影響雙方在重要領域的合作。

6月29日,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台灣出售武器,總價值估計14.2億美元。圖為美國國務院。(林威/大紀元)
6月29日,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台灣出售武器,總價值估計14.2億美元。圖為美國國務院。(林威/大紀元)

第二、軍售內容與時機亦留回轉餘地

此次對台軍售包括早期預警雷達技術、導彈、魚雷等,並不包括F-35戰機等尖端裝備。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亞洲事務高級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美國之音:「這次軍售的內容並不對中國在軍事上帶來特別的威脅。」

雖然軍售的時間點上在習近平參加香港主權交接20周年前,被部份媒體解讀為令習難堪,但專家指出事實上美國此舉並非在中方的意料之外。「中國知道,特朗普政府最終會向台灣出售武器」,葛來儀表示。

還有分析指出,美此次對台軍售時機仍留有回轉餘地。《香港經濟日報》刊文分析指,首先,此次軍售選擇在特朗普政府與北京的中美首輪外交安全對話結束之後公佈,減少了對雙方溝通的干擾。此外,特朗普今年內有望訪華,現在公佈也減少對將來雙方籌備工作的影響。

在釋放對台軍售信息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對外公佈,特朗普計劃與習近平下周在德國出席G20峰會期間會面。這被外媒解讀為白宮不希望軍售影響兩國元首未來會面機會,美在釋放安撫中國的訊號。

第三、美這次對北韓要動真格

懲罰中國銀行、個人和企業是美國在對外釋放強烈信號——對北韓要來真的。美財政部日前指控中國丹東銀行幫助北韓洗錢,以及公佈兩位中國公民和一家船務公司幫助北韓逃避經濟制裁。奧巴馬時期的亞洲事務最高顧問麥艾文(Evan Medeiros)告訴金融時報,這是特朗普當局邁出的重要一步,「跨過一個重要的門檻,向中方表明美方是多麼嚴肅地對待北韓的威脅」。

但是現任美財政部部長姆欽(Steven Mnuchin)也明確表示美方「這些行動不是針對中國」,制裁對象是北韓,因為北韓持續透過其它國家的金融組織逃避經濟制裁。

針對財政部的做法,小布殊政府時期的亞洲事務高級顧問的韋德寧(Dennis Wilder)告訴《金融時報》,他認為中國不應對美制裁北韓的舉動感到意外,「因為特朗普政府已多次表示,如果中國不採取更多措施,關閉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實體,美國政府將不得不單方面採取行動」。

早在3月份,CNN引述資深政府官員的說法,美國準備提高對這些中國公司的經濟懲罰,通報他們幫助北韓進出口的證據。而6月底的舉動也被視為釋放強烈信號,美國對支持北韓政權的個人、公司和金融機構將毫不客氣地採取行動。

因為奧巴馬政府制裁中國企業丹東鴻祥時,是先禮後兵,多次跟中方聯絡未果、才單方宣佈制裁;所以特朗普當局是否也是沿襲奧巴馬的做法,備受媒體關注。當美財政部長姆欽被問到,對丹東銀行、李紅日、孫偉,還有大連寧聯船務有限公司實施制裁之前,是否先知會過北京,姆欽則拒絕回答這一問題。但不管答案如何,美國對北韓動真格的信息是非常明確的。

專家:中美關係不會急劇惡化

儘管多家媒體將近期美國的動作解讀為中美蜜月期正式結束。《紐約時報》發文指,為爭取中國對北韓施加更大壓力,特朗普一度暫停就貿易、地區安全等問題對中共採取強硬措施。雙方關係其後出現回暖跡象。

但特朗普上周明言,中國在北韓問題上努力不夠,亦有美方官員說特朗普在台灣等中美關係問題上將不再客氣。由此認為中美關係在轉冷,但專家表示轉冷並不意味著會急劇惡化。

葛來儀對此表示,「我不認為這會導致中美關係遭受巨大的挫折。這只是一個讓中國更好的理解它必須做甚麼的問題。」

她估計,由於特朗普政府內部對中國有不同的聲音,習近平此前可能不清楚特朗普對中國在北韓問題上的合作不滿。現在他知道了,下一步就要看他會採取甚麼行動了。

中國專家也認為不要過早下結論。中央社引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的話說,勿將近來情況解讀為中、美關係生變。他認為,中美關係有一個好的開端,兩國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很好的第一次峰會,但是長遠來看,這個關係不僅僅是一個合作的關係,也有衝突。他表示現在說中美關係是否惡化,還言之過早。

但是長期來看,中美之間的摩擦和競爭不可避免。美國之音引用葛來儀的話說,「這種摩擦將會體現在台灣、北韓、南中國海以及貿易上。在這些領域出現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對此,北京的賈慶國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對台軍售、南海、東海和雙邊關係中的其他問題都將出現,關鍵在兩國能處理這些衝突到何種程度,同時是否能處理得比前任政府好。」

而哈佛大學教授、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創院院長埃里森(Graham Allison)在其新書《註定一戰:美國和中國可以逃避昔修底德陷阱嗎?》(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n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s Trap?)中更是直接指出,處理中美關係、可預見性與穩定性是核心,而避免中美一戰的關鍵在於政治領導人的智慧和理性。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