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經濟詞彙中,「金融整頓」一詞常見,隔上一陣就要出現,只是被整頓的對像有點不一樣而已。「經濟政變」這個詞,卻是2015年中國股市大跌之後出現的新詞,專門針對那些能夠在中國資本市場翻雲覆雨的資本大鱷,名單內部掌握,外人猜也沒用。本文回顧資本市場弄潮兒的前世今生,理清一下今年這輪金融整頓緣何變成了防經濟政變。
金融整頓處於「進行式」
新一輪金融大整頓正在推進。從今年2月開始,先是號稱「超級白手套」的資本大鱷肖建華被抓,繼之於3月開始放話要整頓金融市場,5月份公佈監管措施,再到最近鄧府孫駙馬吳小暉被抓,整頓之網一步一步在收緊。
有在中國工作過的老外說,中國企業界「每個人都像被一條皮帶牽著的狗」。這話比較形象,但細究起來,狗的境遇有兩大區別,一是狗脖子上的皮帶鬆緊不一;二是江、胡、習三位總書記的時代,狗的境遇很不相同;江時代,企業家們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要被發展入黨;胡時代,雖然政治地位沒那麼高,但狗脖子上的皮帶有時彷彿不存在。到了習近平時代,狗脖子上的皮帶普遍收緊了,金融整頓,就是勒緊狗脖子上的皮帶舉措之一。
美國政府對金融業以監管為主,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那種政府介入重組整頓比較少見。
但中國金融與美國不同,這個系統完全托生於權力,因此在中國金融行業賺錢,不取決於操盤者分析關於風險和收益匹配的模型與各種市場信息,而是依靠槓桿使用、利用信息不對稱運作市場這兩招來賺取利潤。
所謂「槓桿」,就是獲取銀行資金,尤其是低息貸款的能力,決定著金融業的投資收益遠超過其它領域。中國金融業存在嚴格管制,槓桿時鬆時緊,所以中國金融的「資金槓桿」的質量,決定於「權力槓桿」的力度。如果權力夠大,既可通過獲取信息搶佔先機,又可以獲得優質(低息)貸款,有了權力槓桿,金融的收益幾乎是幾何級增長,成為吸引資源的黑洞,不斷吞噬社會(他人的)財富。這就是中國股市利用內幕消息炒股往往能賺取超額利潤,跟風者常被套牢的原因。
如今,金融整頓的對像是這些能夠藉用權力槓桿,在資本市場上翻雲覆雨的資本大鱷。
中國金融資本市場的弄潮兒: 由紅變白
中國的金融資本市場從誕生那天開始,就與權力結盟。這個市場誕生於朱相改革,成熟於溫相執掌國務院時期,那段時期,中國金融市場上,一些紅色家族後代親任掌門的公司橫空出世。2010年3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在〈為錢而生的太子黨〉一文中,公開披露了中共第三代領導人的子弟紛紛進入金融行業之秘辛,認為「作為『第三代』技術官僚領袖的孩子,他們為當今太子黨的興起鋪平了道路」。中國的現實證明,在特殊的經濟體制和環境作用下,中國金融業有著遠遠超過其它國家的自我膨脹慾望,僅以2016年為例,中國的金融業增加值佔GDP8.4%,超過世界第一金融強國美國。
圍繞中共十八大的激烈權鬥,終於讓中共高層上百人,包括新老常委在內的紅色家族的財富故事曝光於天下,《中國離岸金融解密》及《紐約時報》2010年月間的幾篇重磅報道,終於將紅色權貴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在習近平的壓力下,他的姐夫和姐姐、朱雲來、溫雲松都相繼退出商界金融界,從此,中國金融業界成了「白手套」的天下,肖建華等超級白手套應運而生。
與紅色貴胄退出金融界相反,肖建華的「明天系」在短短十幾年時間裏,頻繁註冊投資空殼公司,通過參股或控股的形式,控制了數十家上市公司、成為金融資本帝國,資產總規模近萬億。在今年新一輪金融整頓前,肖建華在香港失蹤,被秘密帶回北京。新老太子黨先後退出商界,但吳小暉逆勢而上,抓緊機會大發展,於2004年成立安邦保險集團。在短短13年內,安邦崛起成為「一家全球化的保險公司,總資產約為1.971萬億人民幣」,就將銀行、金融租賃、證券、基金等數張金融牌照攬入懷中,堪稱金融混業的積極行動派。吳小暉的身份比較特殊,通過婚姻將自己染紅。但他是不是「白手套」,目前尚無可信報道提及這一點。
「影子銀行」攪亂中國金融
隨著近年來金融牌照管制的逐步放開,央企金控、地方金控、民營金控、互聯網類金融混業經營機構加速「跑馬圈地」,金融混業經營、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結合成為重要趨勢。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至少成立了25家金控平台,這四大類金控平台依託銀行「逐鹿天下」,被稱為影子銀行系統,涉及的業務有銀行、金融租賃、保險、證券、基金、期貨等各領域,分由中國人民銀行(央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等俗稱「一行三會」分別監管,因為是混業經營,行業監管總有空隙可鑽。他們近年來發行的各種理財產品為中國金融埋下了無數炸彈,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披露,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在2008年以後發展迅速。中國天量的貨幣發行,使得社會產生了大量融資貸款需求,而傳統銀行無法承載這些金融需求,所以,非銀行的金融中介開始大舉介入。從2008年以來,影子銀行業務增長三倍多,在整個社會融資增長總量中佔一半,甚至超過了傳統銀行貸款。迫使中國當局下定決心整頓金融系統的主要是民生銀行爆出30億元假理財產品案,以及國海證券的「蘿蔔章」事件。中國政府在高調宣稱金融去槓桿之時,突然「發現」槓桿最高的地方恰恰是在正規金融系統之外、且很難被監管的影子銀行系統,這個影子銀行系統恰好是正規金融系統培養出來的。
面對負債纍纍、千瘡百孔的金融系統,習近平今年4月25日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時,提到金融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更明確提出黨管金融。當時就有分析認為,這實際把金融風險防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中國的金融系統是「權力槓桿」撬動下的市場運作,所謂「黨管金融」,似乎是說要控制住權力槓桿,但實際操作中,中國近幾十年的經濟,往往是「一放就亂,一管就死」,金融系統更是如此。近3個月來和風細雨式的金融整頓似乎成效不大,6月20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放出硬話,指出,對那些高槓桿、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現象均不得寬容,如果金融不穩定往往會出大亂子。中國「一行三會」高層在陸家嘴論壇齊齊發聲,釋出金融去槓桿的訊號。
比較詭異的是,香港《經濟日報》(中共資深喉舌媒體)對此發表文章稱:對於中國出現股災,普遍分析認為,背後更可能有外國勢力做空中國;亦可能有國內大鱷或權貴,乘機撈取經濟及政治利益、甚至發動「經濟政變」,將中國影子銀行系統多年積累而成的各種定時炸彈,歸結為「經濟政變」。
問題不容迴避。即使是「黨管金融」,性質不同的問題,也必須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整頓金融系統是一套技術方法,處理「經濟政變」又是一套方法。
十九大前夕,北京面臨各種挑戰,裁軍、整頓情報系統、處理藉助於海外輿論平台發動的內部權鬥,焦頭爛額之餘,在命脈攸關的金融整頓上,是按「一行三會」的專業思路走,還是按「經濟政變」的思路走,實在不是個小問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