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繪畫,有「 重人物而輕山水」的傾向。而人物畫當中,又包含了敘事畫和肖像畫。我這次在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裏,邂逅了幾張自己相當喜歡的肖像畫,在這兒和大家分享。 這幾張畫的創作年代,大致從十九世紀初到十九世紀末,其風格依序包括了Romanticism(浪漫派)、Academic School(學院派)、和Impressionism(印象派)。 我會照按反時間的順序來作介紹。

在印象派畫家裏面,以女性的肖像畫知名的,是法國的Pierre-Auguste Renoir(雷洛瓦)。他的這類作品,不少著墨於豐腴的女性胴體。但也有一些傑作,是聚焦在女性的姿態和表情上面的。

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所收藏的這幅畫作,便是屬於後者。其創作時間是1878年,大約是雷洛瓦的壯年時期。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法國畫家Pierre-Auguste Renoir(雷洛瓦)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法國畫家Pierre-Auguste Renoir(雷洛瓦)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局部,中間小孩如天使般的表情和目光,和左方小孩的臉部表情,形成一種投射和反射的柔美交流。(行雲提供)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局部,中間小孩如天使般的表情和目光,和左方小孩的臉部表情,形成一種投射和反射的柔美交流。(行雲提供)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局部,畫面下方那條紐芬蘭犬那種「 不想管天下事」的逗趣表情,讓人看了發出會心的微笑。(行雲提供)
《夏邦蒂夫人和孩子》局部,畫面下方那條紐芬蘭犬那種「 不想管天下事」的逗趣表情,讓人看了發出會心的微笑。(行雲提供)

就像上次所介紹的提香的《維納斯和阿多尼斯》一樣,《夏邦蒂夫人和孩子》這幅畫也是把三位主角及他們的視線,安排在一條直線上。這條主軸線雖然位置偏左又偏高,但是它和婦人深色晚禮服的右側輪廓,形成一個三角形,而達到了畫面的穩定性。我個人最喜歡的部份,是中間小孩如天使般的表情和目光,它們和左方小孩的顏面,形成一種投射和反射的柔美交流。使用印象派這種較簡略的筆觸,還能達到這樣的細膩效果,實在是難能可貴。坐在中間的小孩,其實是一位三歲的男童,叫做Paul。他依當時的習俗,被打扮成類似他六歲的姐姐。另外,畫面下方那條紐芬蘭犬那種「 不想管天下事」的逗趣表情,相信許多愛狗的朋友們,看了都會發出會心的微笑。
畫中的婦人,叫做Madame Charpentier,在當時巴黎的上流社會相當活躍。家中的常客,包括了撰寫《Madame Bovary》(包法利夫人)一書的作家Gustave Flaubert(福樓拜), 以及自然主義作家Emile Zola(左拉)。

十九世紀中頁,歐洲美術界的前衛風潮,逐漸從「 新古典主義」和「 浪漫主義」,轉移到「 寫實主義」和「 印象主義」。可是還是有不少畫家,繼續致力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整合及發揚。他們大都受了美術學院教育的影響,所以被稱為「 學院派」。在當中有一位善於肖像畫的畫家,叫做Pierre Auguste Cot。 紐約市大都會美術館收藏了一對他的作品,兩幅不論在題材、風格和技法上,都很類似。創作年代稍早的那一幅畫,題為《春天》。而稍晚的那一幅,則題為《暴風雨》。

《春天》,法國畫家Pierre Auguste Cot(皮耶.奧古斯特.考特)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春天》,法國畫家Pierre Auguste Cot(皮耶.奧古斯特.考特)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暴風雨》,法國畫家Pierre Auguste Cot(皮耶.奧古斯特.考特)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暴風雨》,法國畫家Pierre Auguste Cot(皮耶.奧古斯特.考特)作品,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藏。(行雲提供)

這兩幅畫的筆法和風格,都是新古典主義的延伸。比較特別的,是在第一幅裏,Cot 對少女身上薄紗的絕妙處理,已經超過「 吳帶當風」所能形容的境地。而在第二幅裏,他更把這個技巧,延伸到比較厚重的布料上。 另外,在第一幅畫裏少女如夢幻般的愛戀眼神,相信許多少男看了都會為之動心的。 這一幅畫,是2012年才正式被原來的主人捐贈給大都會美術館的,之前可能只是借展。

約在十九世紀初期的歐洲,在文學、音樂和美術的領域,不約而同地出現了一個新的風潮,那就是浪漫主義。在文學領域的浪漫主義,產生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詩人,例如Goethe(哥德)、Wordsworth(華茨華斯)、Byron(拜倫)、Shelley(雪萊)、Hugo(雨果)、和Pushkin(普錫金)等等。在音樂的領域,浪漫主義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成為歐洲音樂史上最蓬勃的一個風潮。像舒曼、孟德爾頌、蕭邦和柴可夫斯基等幾位名作曲家,都是屬於浪漫派。

相較之下,美術領域裏的浪漫主義,在整個歐洲美術史上所佔的比重,並沒有像在文學和音樂領域裏那麼高,可是也產生了不少傑出的畫家。像Goya(哥雅)、Gericault(傑里科)、Delacroix (德拉克羅瓦)、Turner(透納)等等。 

其中有一位肖像畫的領導者,叫做Sir Thomas Lawrence。大都會美術館收藏了兩幅他的畫作,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題為《The Calmady Children》的那一幅。畫風是典型的、剛剛從古典主義的拘謹中解放出來的浪漫主義風格。像面向觀眾的那位女童左手的隨興姿勢,就是在古典主義的畫作中不容易看到的。我最欣賞的,是畫中兩位女童那種童稚、歡愉的表情和目光。那是連照相機都不容易捕捉到的。

音樂和美術的工作者,經常會面臨一種要追逐新風潮的壓力。 這種壓力,甚至會導致像「老式的就是不好的」這樣的迷思。可是當我們比較上面所介紹雷洛瓦的例子(比較新潮的印象派,作於1878年)和Lawrence 的例子(比較老式的浪漫派,作於1823年),真的是比較新潮的就比較好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