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複雜難解的課題恐怕非思維莫屬。其中,對於神秘莫測的靈感現象,從古至今更是眾說紛紜……

靈感(inspirations)這個詞最早在古希臘出現時是個宗教用語,意為神祇靈氣的吸入。以古希臘思想家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認為:靈感是神的意旨。後來,人們把文藝家創作時的靈感歸於神賜。到了近現代,黑格爾認為靈感來自「外在機緣」的激發。後來的學者試圖揭示靈感降臨的規律,找到通往成功之門的快捷方式,但至今仍無一個無可辯駁的圓滿答案。

米高安哲羅與《創世紀》

圖片來源:Fotolia
圖片來源:Fotolia

靈感沒有固定的思維程式和格式,不是思考推理的自然結果,而是在人放鬆時無意中突然跳躍而出,是一種超常的福至心靈式的頓悟,彷彿來自身外的一種神奇助力和引導,使人技藝明顯地提高,令人不禁感歎「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下面幾例可見一斑。

米高安哲羅在創作羅馬教堂壁畫中,想以壯觀的場面表現上帝的形像,但苦思冥想卻沒有滿意的構思。一天暴風雨過後,他去野外散步,看到天上白雲翻滾,其中狀如勇士的兩朵白雲飄向東升的太陽,他頓時徹悟,突發靈感,立刻回去繪出了氣勢浩大的天頂畫傑作《創世紀》。

音樂家們的靈感

不止繪畫雕塑,早期西方藝術家全都有過靈感。音樂家也一樣。莫扎特是眾所周知的神童。理查.史特勞斯認為:「莫扎特所寫的作品幾乎全部來自靈感。」音樂天才莫扎特手中彷彿握有天使之筆,筆隨著靈感在飛動。

他活到36歲為止所創作的作品,即使請當時最好的抄寫員來抄,也難以在同樣的時間裏把這些作品抄完,更何況在莫扎特的草稿中找不到在其他作曲家草稿本中常見的修改習慣……所以可以說是靈感幫助莫扎特一氣呵成完成作品。

巴爾扎克、歌德、舒伯特、托爾斯泰等文學藝術家們,都留下了靈感神奇出現的例證。

文學家們的經歷

中國古代文學家也有很多靈感的驗證,蘇東坡詩云:「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後難摹。」就是描寫靈感來去倏然、稍縱即逝的特點。

許多身歷靈感的人都有同樣的感受:靈感是在大腦放鬆休息時,無意中跳躍而出,可以說它不來源於大腦的主動意識;靈感是全新的東西,超出了知識和經驗積累的範圍。

科學家的靈感之夢

那麼靈感來自哪裏呢?西方學者提出了「潛意識」之說,認為在肉體的表層意識之下,還有一個潛在的琢磨不透的意識。那麼潛意識又從哪裏來?這就不能不說到另一種更匪夷所思的現象——靈感之夢。

眾所周知,俄國「化學之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表。後來的蘇聯時期教科書上說,周期表是門捷列夫經過20年的努力鑽研發現的。被掩去的事實是:門捷列夫為了將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整理成周期表,常常廢寢忘食,好幾天都在辦公室裏走來走去,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坐在椅子上睡著了,突然他被驚醒,因為他夢見了一張清晰的元素周期表,他急忙把夢裏的那張表畫了下來,後來發現這個周期表只有一處需要修正。

靈感?託夢?

中國文化中有關夢的靈感記述更多,只是中國人稱之為「點化」。清代指畫創始人高其佩就有這樣的奇遇。高其佩從8歲開始學畫,20多歲時已經畫得很好,但一直恨自己不能自成一家。有一天,他在小睡時夢見一位老人把他領進一間土屋,四壁掛滿了名畫。高其佩想臨摹,但室內沒有紙墨。情急中,見老人手指一盆清水笑而不答。高領會於心,於是用手蘸水對畫臨摹。夢醒以後,他就用手指蘸墨在紙上試著模仿,十分得心應手。從此改筆為指,以指畫名世。高其佩曾刻了一塊印章:「畫從夢授,夢自心成。」這件事後來被姪孫高秉記在《指頭畫說》中。

當代中國冰雪畫家曹醉夢也有一次刻骨銘心的靈感之夢。那是1996年春天,曹醉夢想創作一幅有古韻詩意的畫,查遍古詩舊韻,難以如願。一天早上,他躺在床上似睡非睡,矇矓之中,不知從何處飄來一個聲音:「清風拂過扇入池,驚走飛鳥人不知。」曹醉夢驚覺地睜開眼環顧四周,靜靜地沒有一個人。冥冥中他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悟,創作的衝動難以自抑,立即起身,揮筆就此詩完成一幅畫。這幅畫在後來的全國性展覽中獲獎,被中國書畫家研究會收藏。他後來也憑記憶重畫了一幅,形相似,但神已非。這也是靈感的一個特點:不可復現性。

靈感不是專家或者名人的專利,人人都可能會有。我的父親是個沒念過幾天書的農民,1975年,他到建築隊做小工,很希望大工匠能教自己怎樣砌磚抹灰,但是沒人告訴他,很是苦惱。一天夜裏,他夢見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手拿拂塵對著他揮動幾下就消失了。他一下醒來,在想著這個奇夢的時候,忽然像開了竅似的,領悟了瓦工的一些要領。此後不久,他就成為所在建築隊最能幹的瓦匠,許多沒幹過的難活,他都能得心應手。但是我的父親只是跟家裏人談起這件事,從不對外人說。他因此相信神靈的存在。

這樣的事在中國民間不少聽聞,但媒體等因為要「思想意識正確」而三緘其口。其實在過去的幾千年中,中國人對天地、神鬼、佛道的認知自然而然。認為萬物有靈,可以相通,而這種溝通往往是藉助於夢境。這種觀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點。為人熟知的成語「妙筆生花」與「江郎才盡」,就是來自跟夢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一段詩仙李白的逸聞,說李白小的時候夢見自己用的筆頭上面生出了花,後來果然妙筆生花,名聞天下。與之相反的是江郎才盡的故事。《南史‧江淹傳》記載:南北朝時期南朝著名的文學家江淹罷官住在冶亭時,夢見一人,自稱郭璞(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晉書》稱他「詞賦為中興之冠」),對江淹說:「我的筆在你那裏多年,現在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隨即向懷中一摸,竟真的有一枝五彩筆,也只好歸還郭璞。五彩筆歸還,江淹自然就無才可用了,從此再也沒有寫出好文章。

諸如此類的記述在中國史書中屢見不鮮。漢語中把「靈感」解釋為靈應、靈驗——人對神靈的感應和體驗,實在是很切合中國文化。由於無神論和排斥「迷信」的原因,這部份中國傳統文化不被當代中國大陸寫進教科書,甚至刻意迴避,但歷史還是留下了一些神奇傳說。(待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