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在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其中又以老年人最為常見,主要可分為老化、步態不穩或是居家環境等因素;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受老化影響,與本身潛在病變更是大有關係,尤其是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病變,如果沒有控制得宜,極可能導致下肢動脈阻塞,病況嚴重時,將面臨截肢命運,不得不慎。
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部長陳偉華表示,根據臨床統計顯示,糖尿病會使下肢動脈阻塞的風險增加4倍,抽煙會使風險增加3倍,而高血壓與高血脂則各會增加1~2倍的風險。
下肢動脈阻塞的成因與症狀
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生陳沂名說,下肢動脈阻塞是因為粥狀動脈硬化造成,因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患者常會有下肢冰冷、腳麻的症狀,尤其是走路時會出現腿部疼痛,進而導致間歇性跛行症狀,走沒幾步路覺得腿部不適,休息後疼痛會緩解,所以容易遭到忽略;但是隨著時間增長,疼痛症狀會加劇,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
下肢動脈阻塞好發年齡為50歲以上,屬於一種老化現象,而糖尿病人者也容易誘發下肢動脈阻塞;若是患者有高血壓、高血脂皆未控制得宜,或是有吸煙、肥胖、腎臟病、運動不足等危險因子,恐使病情雪上加霜。
治療的方式與未及時治療的命運
陳偉華提出,現今治療下肢動脈阻塞的方式可分為氣球擴張術與血管支架置放術,藉此將阻塞血管打通,臨床上多以金屬裸架或塗藥支架為主要選擇。若未及時治療,會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無法將氧氣與白血球送達目的地,甚至在足部出現傷口遲遲未癒、潰瘍、壞死等情形,嚴重者恐需面臨截肢的命運。
「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手術治療,術後恢復相當良好,患者只需定期回診追蹤,不用再為可能截肢而煩心。陳偉華表示,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特殊的構造設計,更能抵抗壓力、減少支架斷裂機率,而且延展性佳,能夠使用在不同血管部位上,表面運用生物穩定聚合物,讓支架上藥物得以緩慢釋放,作用可長達近300天,經由臨床實驗證實2年通暢率高達92.5%,大幅提升了治療安全性,在使用上能夠讓患者更加放心。
遠離危險因子 降低阻塞風險
雖然治療能夠改善血管阻塞情況,但絕大部份無法改變血管病變的事實,該如何預防阻塞再發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陳沂名提醒,家中有年長者或是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下肢問題,如有間歇性跛行、下肢常冰冷、腳麻等下肢動脈阻塞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陳偉華也呼籲民眾,應積極戒煙,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多運動,遠離危險因子,才能防止疾病惡化,改善生活品質,以降低死亡風險。◇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