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鳩。
--節錄〈詠廿四氣詩驚蟄二月節〉(唐・元稹)

驚蟄二月節

「驚蟄」是春季的第三個節氣,東風來、凍冰解化雨水,每年在公曆3月5日前後到下個節氣「春分」前的這半個月期間。古代對「雨水」和「驚蟄」的順序曾有說法,有的以「雨水」為二月節。漢代之後「驚蟄」在「雨水」之後就確立了。西漢京房著《京氏易傳》〈䷵歸妹〉說:「驚蟄二月節」;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之一〈驚蟄二月節〉吟:「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都是以驚蟄為黃曆二月的第一個節氣。這裡的二月節是以中國的黃曆來看的。

從入春到「驚蟄」其實是漸次而進的。《逸周書・時訓解》記載立春物候,就說:「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也就是說,立春時,冬天蟄藏的蟲子們就有感應了。到了驚蟄節氣,就是蟄蟲出洞戶了。

雷公傳說是掌管打雷的神。(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雷公傳說是掌管打雷的神。(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驚蟄最典型的天候就是打雷,「軒窗四面開,風送海雲來;一陣催花雨,數聲驚蟄雷。」(宋代・陳允平〈山房〉)、「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宋末元初・仇遠〈驚蟄日雷〉)描寫了這種節氣現像,轟然的雷聲震地,驚動地裡的蟄蟲出了冬眠的蟄洞。

驚蟄節氣古物候

《逸周書・時訓解》記載驚蟄節氣物候,曰:「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一、驚蟄初候桃花開。入了黃曆二月桃花盛開。宋代曹勛有詩吟:「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可見桃花在二月節綻放盛景。明末屠本畯的《瓶史月表》說,二月的花盟主之一就是緋桃。緋桃就是緋紅色的桃花。明曹大章的詩句:「武陵溪水深幾許,笑逐桃花欲問津。」描寫二月桃花開一片好春景。

二、驚蟄次候倉庚叫。倉庚也叫倉鶊,是黃鶯的別名。《詩經・七月》就有詩句「春日載陽,有鳴倉庚」。《禽經》說:「倉鶊,黧黃,黃鳥也。今謂之黃鶯、黃鸝是也。野民曰黃慄留。語聲轉耳」。

黃鸝(黃鶯)雛鳥。( 周耀宗/大紀元)
黃鸝(黃鶯)雛鳥。( 周耀宗/大紀元)

三、驚蟄末候「鷹化為鳩」。古人的觀點,鷹化為鳩是怎回事?《禽經》解說:「羽物變化轉時令。仲春之節,鷹化為鳩。⋯⋯仲秋之節,鳩復化鷹。」

節氣與俗諺

農業社會時人們將「驚蟄」的天候,對應收穫、下雨等等。以下就是其中幾則預測的俗諺,今人不妨作為參考:

1.「驚蟄雷鳴,成堆穀米。」、「驚蟄有雨並閃雷,麥積場中如土堆。」:這二句諺語指出來,驚蟄打雷、閃電,來的正是時候,預告風調雨順禾穀大豐收,粒粒飽滿堆積成谷。

2.「雷打驚蟄前,二月雨連連。雷打驚蟄後,旱天到春後。」:如果打雷發生在驚蟄前後都是過猶不及,雷來早,往後霪雨連月,雷來得晚,將會乾旱過春天。

3.「驚蟄不藏牛」、「驚蟄不耙地,好像蒸鍋跑了氣。」:這二句諺語的意思是指出耕作要依天時,到了驚蟄還不犁田耕地就太晚了。莫怪元稹的驚蟄節氣詩說:「時候爭催迫,萌芽㸦(音互)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驚蟄一到,就是提醒人們最重要的莫過於耕田種地,供應廣天下所有人的生命糧食,能不勤作嗎?

歷史瞬光 地方采風──花朝節與花草有約

中國歷朝歷代各地多有在二月驚蟄時節去踏草、賞花、撲蝶的賞春遊憩之事,多叫做「花朝節」,也有稱「踏草節」、「挑菜節」或「花神節」。各地風俗小異大同,都是與花草、蝶鳥有約,落在二月二日和二月十五日最多。二月仲春的「花朝」與八月中秋「月夕」相對,是年中春秋兩季良時的佳景。

唐朝很重視二月節,人諧天地而中和,表現天地人一體的精神。《舊唐書・德宗本紀》記載唐德宗有感於入了仲春,天地和同,而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以助暢茂,內外官司都休假一日。唐朝將中和節與上巳節、重陽節並稱「三令節」,貞元六年二月中和節,皇上賜宴羣臣,百官會宴於曲江亭。

二月驚蟄春不老 賞花撲蝶 踏草挑菜

百花盛開。(陳玫均/大紀元)
百花盛開。(陳玫均/大紀元)

「花朝節」在仲春,此時經過了孟春的「立春」和「雨水」,陽氣剛剛滿盈,天地向榮一片欣欣。《說文》說:「二月萬物冒地而出」。花兒對節氣敏感,向春入二月,已經是花影重重。

明代田汝成《熙朝樂事》有當時仕女們的青春記事,活潑有趣,比現代人敏感節氣而時髦:「(二月)二日,士女皆帶蓬葉,諺云,蓬開先百草,戴了春不老。」

根據清代劉灝《廣群芳譜》所錄,二月驚蟄節氣裡的花朝節、踏草節、挑菜節,各地不少,摘記幾則記載於下:

《成都志》:二月十五為花朝,為撲蝶會,蜀人又以是日鬻蠶於市,因作樂縱觀謂之蠶市。

《壺中贅錄》:閩中以二月二日為踏青節,蜀中以為踏草節。

《蕭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秦中歲時記》:二月二日曲江採菜,士民游觀極盛。

《誠齋詩話》:東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為撲蝶會。

二月花朝節也是撲蝶會。(全景林/大紀元)
二月花朝節也是撲蝶會。(全景林/大紀元)

南宋京都風物記《乾淳歲時記》中記載了宮中「二月二日,宮中排辦挑菜御宴」,后妃、皇子和京都首官一起從花斛中以金篦挑菜遊戲,花斛中藏字有賞有罰,其實是真賞假罰,給賞的獎品,金銀盃器珍珠玉翠等等人間極品,一片鬧樂喜洋洋。這種風尚也傳入王宮貴邸:

先是預偹朱綠花斛,下以羅帛作小卷,書品目於上,繫以紅絲,上植生菜、薺花諸品,俟宴酧樂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后妃、皇子、貴主、婕妤及都知等,皆有賞無罰,以次每斛十號,五紅字為賞,五黑字為罰,上賞則成號真珠、玉盃、金器、北珠、篦環、珠翠、領抹,次亦鋌銀、酒器、冠鋜、翠花、叚帛、龍涎、御扇、筆墨、官窯、定器之類,罰則舞唱、吟詩、念佛、飲冷水、吃生薑之類,用此以資戲笑,王宮貴邸亦多傚之。

驚蟄二月節「坤宮半夜一聲雷」,驚動了蟄蟲,正是提醒人間「時候爭催迫,萌芽㸦矩修;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在這時節萬物欣欣向榮,最重要的是及時耕種!相對於驚雷的警醒,南宋朝廷「直把杭州當汴京」的奢華歡饗罩下重重亡國的闇影,不也是警醒人的一段歷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