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共產黨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共產黨,都使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簡稱「馬列主義」或「馬列」)一詞,並宣稱以此作為理論體系的支撐。而「列寧主義」始見於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直到1924年史太林系統的論述了列寧主義,稱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列寧主義的締造者列寧也因此被視為馬、恩之後的共產黨的又一個「導師」。不過,列寧是化名,其原名是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

與馬克思恩格斯相同信仰

1870年4月出生的列寧的血統極為複雜,其祖父母都是蒙古人,他有著俄羅斯人、卡爾梅克人、猶太人、伏爾加德意志人、瑞典人等血統。家族成員信仰東正教。列寧17歲時,他的哥哥亞歷山大因參與謀殺沙皇行動而被處死,同年,列寧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

應該是受到其哥哥的影響,列寧大一時因參加學生運動被開除學籍並被流放。在流放期間,列寧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並從此宣稱自己接受並一生堅信馬克思主義。

不過,如馬克思、恩格斯信仰撒旦教一樣,青年時的列寧亦如此。列寧的親密朋友兼同事Trotsky在其寫的《青年列寧》一書中提到,列寧16歲時,曾從頸上扯下十字架,向它吐口水,再將它踩在腳下——這是撒旦教中常見的一種儀式。

作家阿麗德娜曾多次見過列寧,她曾寫道:「列寧是個邪惡的人,他長著一對狼一樣的邪惡的眼睛。」另一個在1890年前後與列寧長期合作的斯特魯威後來描述列寧的主要性格特徵是仇恨。列寧仇恨誰呢?

後來,列寧曾就蘇聯的狀況寫道:「這個國家並非按我們的意願運作。它是如何運作的?這輛車不聽使喚。一個人在車輪上,看似在引領它,但車子並非奔向我們希望的方向。它遵照另一種力量的意志而行駛。」

那種神秘力量是甚麼,竟能取代布爾什維克領袖的計劃?他們是否為掌握某種力量而出賣了自己,到頭來卻發現這種力量遠超他們的預料,並使他們絕望?

列寧在1921年的一封信中透露了端倪:「我希望我們被吊在發臭的繩子上。我一直希望如此,因為我們無法責罰骯髒的官僚主義。若此願望成真,那就太好了。」

這是列寧為共產主義「奮鬥一生」後的最後願望:被公正的吊在發臭的繩子上。對於他本人,這個願望並未有實現,但幾乎他所有同事最終都被史太林處死了。這些人被處死前,公開承認他們是假裝幫助無產階級,實際上是為另外的勢力服務。

「六個墨水瓶」與流放生活

第一次流放結束後,列寧得到了沙俄政府批准,參加了大學畢業考試,並獲得畢業證書。畢業後在進入彼得堡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同時,加入了當地馬克思主義者組織並參與活動。

1895年秋,列寧因組織工人活動被捕,被判14個月的監禁。期滿後,被沙皇政府流放到東西伯利亞的舒申斯克村——一個遠離公路幾百哩的偏僻村莊。在那裏,列寧與也被流放到那裏的克魯普卡婭結婚。

大陸小學課本裏有一篇課文《六個墨水瓶》,作者正是克魯普卡婭,講的是被沙皇逮捕的列寧,被關押在一間狹小的黑暗的單人牢房中。在這樣的環境下,列寧仍一邊讀書、一邊秘密寫傳單和小冊子,指導監獄外的「革命鬥爭」。為了避免看守發現秘密文件,列寧將麵包捏成「墨水瓶」,裝上牛奶,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字。一聽見門響,他就把「墨水瓶」放進嘴裏大嚼起來。有一次,列寧在寫給同志的信裏很風趣的說:「今天真不走運,一連吃了六個『墨水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列寧被關押期間,不僅有麵包吃牛奶喝,還可以看書、寫文章,與外界保持聯繫,這是怎樣的監獄啊。

而列寧受到沙皇的優待不僅如此,在流放地,列寧住的是一間不大但非常乾淨、鋪著花花綠綠的自製地毛毯的房間,有人給他做飯吃、有人洗補襯衣,而這正是因為沙皇給了他每月八盧布的津貼。

此外,在閒暇時,列寧還去打獵,有時和朋友談打獵,「一談就是幾個鐘頭」。 也正是在這裏,他認識了俄國著名學者普列漢諾夫等知名人物。

在周末,他還去給當地老百姓做法律顧問——雖然這不被允許,但因為沒有任何監視,列寧還是可以做。他還可以看各種書、寫作、與很多人通信,甚至還可以申請去周邊旅遊。其30多篇文章的產量足以說明問題,而且居然還能在流放期間刊發。

列寧以後又是怎樣對待沙皇的呢?

反沙皇與出賣俄國利益

1900 年,列寧流放期滿,他被允許回到聖彼德堡,隨後赴瑞士留學,並開始在國外從事反沙皇政府的活動。在德國慕尼克他與瑪律托夫合作創辦了第一份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報紙《火星報》,列寧撰寫了不少文章,闡述自己觀點,化名「列寧」在此成為他的「本名」。

列寧想要把黨建設成一個以「職業革命家」為先鋒核心、有著嚴密組織紀律的機構、進行暴力鬥爭的想法,遭到了黨內走溫和路線的瑪律托夫、托洛茨基等人的反對。俄國社民黨逐漸分裂為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意為多數派)和以瑪律托夫為首的孟什維克(意為少數派)。

1905年俄國革命爆發,列寧回到俄國組織暴動。不過,革命很快失敗,列寧再次流亡西歐。列寧在國外期間,繼續寫文章發聲。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與德國是交戰國,列寧一方面要俄國國內革命黨人不遺餘力的破壞搗亂,並號召借一戰發動內戰奪取政權;另一方面,在俄國1917 年二月革命爆發後,列寧在拒絕與臨時政府合作外,還與德國相勾結,出賣俄國的利益。

歷史研究表明,列寧除了得到德皇威廉二世金錢上的支持外,還由其派的一輛秘密專車從瑞士接到德國,其後,列寧和其同黨被安置在一節密封的火車中,經瑞典和芬蘭潛回俄國,發動了十月政變。讓德國人不寒而慄的是,在芬蘭火車站,列寧在歡迎儀式上的講話說了這樣一句「俄國革命將發展成為世界革命」。這句頗具意味的話演變到後來是列寧建立政權後,開始支持德國國內的

革命。

在十月政變勝利後,掌握最高權力的列寧立刻與德方和談,於1918年簽訂了《布列斯特和約》,將俄羅斯和烏克蘭的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割讓給德方。按照和約的內容,這些土地是永久割讓的。只是後來一戰中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逆轉,德軍全線崩潰,俄國才意外的重新贏回了這些土地。關於這段歷史,可參見2007年德國《明鏡周刊》的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

後來中共為得到蘇聯的支持出賣中國利益,與此時列寧出賣俄國利益的所為是何等的相似。從這一點上看,中共確實向「導師」學得有模有樣。

殘殺沙皇一家

對於給了自己相對自由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一家,列寧亦痛下殺手。二月革命後,原本尼古拉一家被同意前往英國,但遭到了布爾什維克的反對。在被轉移關押後,尼古拉一家不經審判就被蘇維埃執行委員會下令開槍打死,被處死的共11 人:尼古拉夫婦及他們的四個女兒和一個未成年的兒子。此外還有博特金醫生、兩個僕人和一位廚師。起初打算把屍體掩埋在廢棄的礦井裏,但都不太成功,最後埋在了一條馬路下,屍體經過焚燒和硫酸毀容。

1935年4月9日,流亡中的蘇共曾經的領導人托洛茨基在日記中寫道:葉卡捷琳堡失守之後他回到莫斯科,曾問過斯維爾德洛夫:「沙皇在哪裏?」斯維爾德洛夫回答說:沙皇及其全家都被槍斃了。這是「我們在這裏決定的。伊里奇(列寧)認為,我們不能給他們留下一面活的旗幟,尤其是在目前這艱難的條件下」。這說明列寧負有首要的罪責。

農民對地主的劫掠

據俄羅斯雷巴斯撰寫的《史太林傳》記載,在十月政變後,蘇維埃政府頒佈了把土地交給農民、讓軍人復員的法令。一些士兵陸續回到了農村,農民們在士兵們的帶領下開始搶奪地主的土地和所有的財產。

民眾駕著大車,拿著各式各樣的武器,一個一個村莊,有時同時在幾個村子衝向地主的莊園。為了不被殺死,地主們紛紛求饒。「人們搗毀焚燒了建築物,但沒有殺死地主。五、六個小時後,地主的所有財產像變魔術一樣出現在貧農和中農的家裏。地主被允許留在他們自己家徒四壁的屋子裏,直到1920年。」

「農民們在搶光地主的財物後,立即開始分割他們的土地,並砍伐樹木,重建自己的農舍。」而富農看到這樣的恐怖情況,擔心自己也被劫掠,就把值錢的東西都埋了起來。

這一幕與五十年後發生在中國的鎮壓地主的運動何其相似,只不過更為慘烈。

鎮壓示威者和暴動

十月政變後,列寧粗暴的做出了解散議會,即立憲會議的決定,這引起了民眾的抗議。1918年1月5日,許多手持「一切權力歸立憲會議」標語的示威者向列寧所在的塔夫里達宮進發,負責守衛宮殿的列寧衛隊下令示威隊伍停下來,但示威者沒有聽從。於是士兵們舉槍齊射,造成8到10個人死亡,20人受重傷。示威者散去。士兵們燒燬了標語。

一小時後,又一支示威隊伍出現。士兵們再次射擊,又一次焚燬標語。總共近30人喪生、200人受傷。

隨後,俄羅斯著名作家高爾基在《新生活報》上發表文章指出,這次示威遊行者中包括不少工人,高爾基質問「人民委員們」,稱他們在扼殺整個俄國民主。而這恰恰是列寧所要達到的目的。

在暴力威脅下,立憲會議最終解散。1918年3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改名為共產黨。

然而,解散議會後的蘇維埃的政權並不穩固。2004年出版的《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歷史與現實》一書透露,據全俄肅反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1918年(主要是下半年)在蘇維埃俄國的32個省爆發了258次暴動。為鎮壓暴動,僅在15個省就有超過2千人死亡,而在24個省中,「因暴動」而死亡的人數約為9百人。也就是說,平均每一個省發生了8次暴動,造成約170人死亡。

其後的一些農民起義控制了部份省份。最著名的是1921年的坦波夫起義。為了鎮壓起義,蘇共還使用了毒氣,使用了如集體槍斃人質、焚燒農民房屋等手段。被鎮壓的人中就有後來為中國人所熟知的蘇聯「英雄」卓婭的祖父:神父科斯莫傑米揚

斯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