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馬克思親密戰友、摯友的恩格斯,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他的所為使他位列共產黨五大導師的第二名。
對無產階級的看法
被世界無產階級無比崇拜的馬克思、恩格斯從心底裏是鄙視無產階級的,因為他們不過是假裝為無產階級而戰。馬克思將無產階級稱為「蠢蛋、惡棍、屁股」,而恩格斯更加直白:「民主主義者、赤軍,是的,甚至那些共產主義暴民,都永不會愛我們。」
其實,從一開始,所謂的「工人階級運動」就是名不符實的。當恩格斯於1847年被選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委員時,恩格斯如此說:「推薦一個工人只是為做表面功夫,而推薦他的人則投了票給我。」「這可能是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假選舉,但肯定不是最後一個……共產教徒們一直想以自己的理念來打造人民和社會。」
對經濟相當片面的分析
恩格斯根據自己1842年至1844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工廠工作的經歷,於1845年3月寫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分析了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在他與馬克思合寫的《共產黨宣言》中,也提到了英國的經濟狀況。
按照馬恩的表述:「所有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鬥爭史」,資產階級是「無憐憫心、赤裸裸的自私自利、無恥、直接、粗暴的剝削」,正是資產階級造就了可憐的無產階級(現代工業的勞動階層),這些可憐的勞工,把自己一塊塊地賣給資本家,只有在找到工作時才能生存,而且只有在能用勞工來增加資本時,才找得到工作。隨著工人階級生活條件的惡化,資產階級愈來愈不適合治理社會;社會內部會產生動亂,爆發為公開的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摧毀私人財產。資產階級的所作所為,其實都是在自掘墳墓,因此,「無產階級除了手銬和腳鐐之外,沒什麼好損失的,他們可以贏得整個世界。」
不過,中國大陸2009年出版的《西洋經濟史的趣味》一書,介紹了美國康乃爾大學的George Boyer教授於199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分析了當年為何英國工人對《宣言》不感興趣,為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預言失敗了,等等。
那麼《宣言》的問題出在哪裏?George Boyer教授認為問題就出在馬恩自身。因為恩格斯的家族在曼徹斯特有棉紡工廠,但他並沒有在伯明罕住過,因此把曼徹斯特的狀況當成普遍的情形。而馬克思則一半靠恩格斯的轉述,一半靠從報章雜誌的斷章取義,從而導致《宣言》過度渲染了勞工階級被剝削的慘狀。
根據馬、恩的解釋,曼徹斯特工人的悲慘生活是源於他們被「資本家無情的剝削」,但現代經濟史學者卻認為,是由於當時英國正處於「1840年的饑荒」。英國在經歷了40年代的飢餓時期後,從1850年開始迅速進入了「維多利亞繁榮期」。1856-1873年間,英國工人每小時的生產力,每年增長1.3%,這項增長率直到1951-1973年間才被超越過。
也就是說,《宣言》裏所預測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工資會下降」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一時期,工人的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實質工資在1851-1873年間增加了26%,在1851-1881年間增加了38%。經濟好轉後,工人組織全國性的工會,保障工人的福利,不必依靠國家來救助。
正因為工人生活水準的提高,當1848年《宣言》出版後,人們對鬥爭自然無法產生興趣。不過,馬恩對此並未死心,仍然期盼著下一波的經濟危機會再帶來革命的熱潮。然而,他們還是失望了,只好轉而批評英國工人的「狹隘心態」。他們所期待的共產黨革命終於在1917年的俄國發生了,但卻是一場奪取民主政權的政變。
顯而易見,《宣言》所傳達的資訊,是從一個較短的事件時間,對單一產業(棉紡)與單一城市(曼徹斯特)做了較狹隘的觀察後,提出過度悲觀的結論(資本制度必亡),也過度高估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可能性與可行性。而馬恩對於經濟的理解與分析也是相當片面的。那些賦予煽動性、迷惑性的詞藻除了將這個世界帶入你死我活的鬥爭外,似乎別無他用了。
共產主義者不愛祖國
馬克思和恩格斯乃至其後的信奉共產主義的共產黨人,都是不愛祖國的。馬、恩在撰寫的《共產黨宣言》中的開篇扉頁上就公開宣稱:「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在其內容中,也對國家這個直到今天還仍然存在的政治形式、意識形態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不客氣的宣稱要讓它解體,促進其滅亡。
馬克思還提出「工人階級無祖國」,按照其說法,英國的工人、德國的工人、俄羅斯的工人……只要是信仰相同者,會組成跨國界的勞動陣營,加以合作,並可以完全拋棄國家。沒有祖國的人,從何而談愛國主義?
從馬恩對國家的漠視,對愛國主義的曲解,就可以找到後來列寧為何接受與俄國為敵的德皇的資助回國發動軍事政變的根源,找到中共為何要保衛蘇聯,且一再犧牲中華民族利益的源頭。
為什麼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堅決否定愛國主義呢?
一是理論上的邏輯,決定了共產主義者跟愛國主義格格不入。
共產主義是從康帕拉的《太陽城》到湯瑪斯‧摩爾的《烏托邦》的空想社會主義概念中發展過來的,而《太陽城》和《烏托邦》都虛構了一個沒有國家、沒有家庭、沒有等級、按需分配的理想社會。
因此,在共產主義概念中,就必然要反對以國家為壁壘的傳統社會組織方式,也因此,就理所當然地反對以保護國家、愛護國家為中心思想的「愛國主義」了。所以,共產主義者的導師們一定要讓信徒們堅決走出「國家」這個傳統的狹隘圈子,建設自己的「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世界的。
二是共產主義運動實踐形成的結果。
馬克思死後,恩格斯成立了第二國際,建設起來了繼第一國際失敗之後的新的國際主義的無產階級國際性組織。
那時正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社會矛盾劇烈,社會衝突不斷,第二國際成立之後,因為推行「工人階級無祖國」的概念,導致共產主義運動在國際上風起雲湧,在很多資本主義國家裏興風作浪,工人運動不斷,給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穩定,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為此,老牌、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層,就不斷推出「愛國主義」,來分化、瓦解第二國際的工人運動。
在資本主義國家統治階層的努力下,第二國際土崩瓦解,紛紛倒戈投向自己的國家裏,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搖旗吶喊。
至於後來蘇共黨魁史達林、中共黨魁毛澤東等在堅稱自己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時,卻大搞所謂的「愛國主義」,只能反證他們是冒牌的共產主義者。及至今日中共,亦時常祭出「愛國主義」的招牌,也折射出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衰亡,中共只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
愛因斯坦對恩手稿的看法
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是共產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體黨文化》中指出,彼時的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論不過是很有爭議的一個哲學流派。
當年出版商愛德華‧伯恩斯坦曾把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手稿交給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請他發表意見,看這部手稿是否應該付印。愛因斯坦看過後對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不以為然,認為「要是這部手稿出自一位並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麼我就不會建議把它付印。」「因為不論從當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還是從物理學史方面來說,這部手稿的內容都沒有特殊的趣味。」
但是,共產黨卻把包括唯物論在內的馬列主義當作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成為教科書裏的必修內容,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蘇聯如此、東歐共產黨國家如此、中國也是如此。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功用
事實上,馬克思辯證唯物論中的唯物論和傳統的唯物論還不是一回事, 馬克思認為傳統唯物論不過是一種唯心的哲學,而馬克思的唯物論則認為,為了用來改造世界,哲學應該停止紙上談兵式的認識世界,哲學必須參加階級鬥爭。也就是說,唯物論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哲學,它不但預測了所謂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的歷史進程,還認為達到共產主義必須靠暴力革命。
無疑,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為共產黨的暴力革命和鬥爭哲學等具體行為提供了理論指導。馬克思說「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恩格斯說「機關鎗、大炮是最有權威的東西」,列寧說「暴力比100次辯論更有效」,毛澤東說「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唯物論發展到今天,黨文化的「唯物主義」進一步派生出「物質崇拜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最終引向「唯利主義」,它引導人走向真正的道德墮落。而迷信暴力和金錢的中共對鎮壓的信心也來自於唯物主義。因為唯物主義不僅否認道德、良知的作用,否認神佛的存在,而且對生命極為漠視,這在馬、恩等人及諸多共產黨人身上皆有體現。
在「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洗腦下,包括中共在內的共產黨,認為經濟發展必然導致政治文明、民主完事、道德昇華、文化繁榮等,並為本國民眾畫出了一個個大餅。然而,在蘇東、中國等共產國家的實踐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相信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國家都是政治腐敗、專制橫行、道德淪喪、文化凋零,司法、軍隊系統徹底成為專制政權的幫凶。
由此可見,馬克思的唯物論不過是為共產黨人欺騙民眾、加強其統治而炮製的一個工具而已。
死後不留骨灰
1895年8月,恩格斯因患癌症死去。他的遺囑中有一條就是將骨灰沉入大海中。遵照其遺囑,恩格斯的骨灰被撒在英國伊斯特勃恩海邊。不留骨灰,是不願意人們祭奠,還是怕死後墳墓遭遇不測?其後中共的周恩來亦選擇此方式處理骨灰,或許是出於同樣心理。兩個都做過「偉大導師」親密戰友之人,難道在死時已經意識到了什麼?◇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