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遊天姥吟留別〉又名〈別東魯諸公〉,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題材的遊仙詩。題目「吟」是古詩的一種體式,內容大多是悲愁慨嘆,形式上自由活潑,不拘一格。李白在仙氣飄飄的大都會紹興寫下這首傳世之作,記述了詩人豐富曲折、輝煌流麗的夢境,道出了想要求仙問道的原因,表達了超凡脫俗的志向。

〈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綠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岩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第一句詩人就把天姥山與渤海上著名的三座仙島——蓬萊、方丈、瀛洲——之一的神山相提並論,從一開始就提示讀者,紹興附近氣勢恢弘的天姥山也是神仙居所,而且比起煙波浩渺中的瀛洲,與當地人們更貼近。李白在夢中飛越湖光山色,來到了那座仙山。

第二段李白攀上高山,在半山腰看到海上日出,同時聽到空中二十八宿之一天雞星官的報曉。李白欣賞著山間美景,在盤桓的山路上前行,不覺天色已晚。此時突然黑熊咆哮,神龍吟嘯,震撼了山泉與森林。電閃雷鳴之後,一處仙府的石門,訇的一聲從中間打開。本來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仙界的日月卻照亮了著金銀做的宮闕。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風兒做的天馬,神仙們從雲中紛紛飄下。老虎彈琴,鳳鸞拉車,密密麻麻的仙人們排成行列而來。李白忽然感到驚魂動魄,恍惚間被驚醒,起來後長長地嘆息。醒來時只有身邊的枕席,剛才夢中所見的煙霧雲霞全都消失了。

這段迷人的詩句,使人欣賞到了色彩鮮艷、變化莫測、賦予魅力、引人入勝的神仙世界。使人讀了心往神馳,宛如置身其中。詩在夢境的最高點忽然收住,急轉直下,由美夢轉到現實,彷彿音樂由響徹雲霄的高音,一下子轉入低音,使聽者心情也隨着沉靜下來。

第三段李白感嘆人世間的歡樂也如夢境般短暫,自古以來人間萬事都像東流的江水一樣一去不復返。要與朋友們分別了,何時才能回來,暫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間,等到遊覽時就騎上它尋訪名川大山。我李白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心中抑鬱寡歡,難開心顏!

李白年輕時有求取功名的抱負,但不屑於經由科舉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因此他漫遊全國各地,結交名流,名聲大噪。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召李白到長安。李白信誓旦旦,在給妻子的留別詩《別內赴征》中寫道:「歸時倘佩黃金印,莫見蘇秦不下機。」初到長安,李白有過短暫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污。他在長安僅住了一年多,就被賜金放還,他的功名夢從此破滅。李白離開長安後,與杜甫、高適一同往山東遊覽,後來李白南下會稽(紹興)時創作此詩,留給東魯的朋友作別。

詩人通過這首詩告訴朋友們,自己為甚麼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訪道。他經歷了人生的起伏後已經看破紅塵,知道了人世間功名利祿的追求就如同這場夢遊一樣,到頭來總是樂極悲來,古來萬事最終都是過眼雲煙。只有符合道義的氣節是永恆的。一個人能達到那樣高尚的精神境界就可以看到那美妙的仙界,但只有自己真正完全同化於宇宙的大道之中,才能進入那神聖的永恆。他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不是追求那些世間如夢幻般的榮華富貴,而是要返本歸真。所以他要去尋仙訪道。

他寫仙界的美麗,正是反襯人世的醜惡;寫了悟「人生無常」,正是對一些利慾熏心的權臣貴戚的鄙棄,不跟他們同流合污;寫自己一心想遨遊仙境,正是表達超凡脫俗的志向,積極地走上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之路。他求仙問道前留下了那千古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