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提及二次大戰時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背景是二次大戰後期,德軍已經呈現敗象,準備部署所有兵力在德國本土和美軍作最後一戰,德國的亞爾丁森林區也無可避免地受到戰火牽連。 這裏的居民每天都聽到飛機在上空飛過,槍聲、炮聲更是不絕於耳。人們每次離家出外時,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見到家人,夜裏一旦聽到敲門聲都會不期然緊張起來,過著膽顫心驚的日子。在聖誕當日,有一家4口的家庭正在等待外出的父親回來共聚晚餐時,幾個受傷又飢寒交逼的美國士兵竟然敲門求援。在戰爭期間窩藏敵軍的人死罪難逃,但女主人眼見美軍身處困境,雖然手持武器卻仍然以禮相待,經過一番掙扎後決定冒死收留他們。然而,過了不久,又有人來敲門,這次卻是3名德軍!德軍也是來求援的,女主人同樣收留了他們。
兩國士兵都十分年輕,與該家庭的兩個男孩子年紀相若。女主人讓他們換上兒子的衣服,頓然感到他們就好像一群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女主人表示不要見到他們在聖誕節鬥個你死我活,要求他們收起武器,更為他們準備了聖誕餐。他們在不知不覺間也放下了防備,在砲火連天當中,得以享受到一個寧靜的晚上,幾個德軍還幫助受傷的美軍治療傷勢,每個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到第二天眾人體力恢復後,才一一道別。假若這些年青人在沒有戰爭的年代相遇,很有可能已經成為好朋友。但造化弄人,他們之間只能享有一天的友誼。
戰爭為人類帶來沉重的代價。很多年輕人失去寶貴的生命,城市變成廢墟,倖存者的心靈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口。很多時候,人們經歷過戰爭的可怕,才會體會到和平的可貴。問題是,人類為何至今都未能吸取教訓?為何歷史總是不斷重演?如何才能避免戰爭?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每個人都遇過不如意的事情。有些人會盡一切力氣,務求改變現實,也有人會選擇放開心情、一笑置之。當兩個執著、各持己見的人走在一起,矛盾和爭執便由此而起。其實想避免戰爭跟避免爭執是同一道理,畢竟戰爭只是將個人之間的矛盾提升到國家的層面而已,本質並無甚麼分別。
我相信大部份國家的人民都不願見到戰爭,但很多好大喜功的國家領導人,為發展經濟與鄰國爭奪資源、在領土爭端上各不相讓,結果將國家逼上戰爭之路。一個人過份執著某些事物時,會不擇手段去達到目的,令其他人受到傷害。當國家的領導人過份執著於追求豐功偉績,就難免會引起戰爭。統治者的野心不受制約,戰爭也不可能在人類社會中消失。◇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