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是我們最熟悉的生物。但是它們有很多秘密,我們並不知道。譬如,樹喜歡群居,單獨生長的樹壽命沒有群居的長,樹之間也存在友愛和互助。 

科技網站Bigthink 11月4日報道說:「樹證明,生命可不是『適者生存』。」(Trees Prove That Life Isn't Just about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一個簡單的事實,單獨栽培的樹存活時間不長。而這個事實能改變人們對樹這種生命的看法。或許很多人忽略了這個事實。

樹之間的「交談」

德國樹林養護專家彼得‧沃萊本(Peter Wohlleben) 在其所著《樹的隱秘生活》(The Hidden Life of Trees)之中,詳盡而生動地論述樹是群體生物,樹木之間會「交談」和分享信息。 

例如,一棵樹會使用樹根與另一棵樹交換信息,發出昆蟲攻擊警告。

樹木的「社會安全系統」

沃萊本描繪他常年觀察樹木的生長詳情。更令人驚訝的是,樹能夠運作「巨大的重分佈系統」。在樹的「社會安全系統」之中,「交換營養及幫助鄰居是一種法規。」 

地下存在龐大的真菌網絡,其範圍如同樹林,將許多樹根連接在一起,讓具有「豐富醣類營養成份」的樹去幫助那些「營養短缺」的樹。而這些真菌網絡會對樹木的食物生產收取「高達1/3的稅費」。

沃萊本:通俗才能易懂

沃萊本的著作從34個方面分門別類地闡述樹的各種不為人知的生命特點:友誼關係、語言、樹的社會安全系統、愛、樹的禮儀、樹的教學活動等。 

另據《紐約時報》3月報道,現年51歲的沃萊本「通過高度擬人化的詞語」,呈現他的科學觀察內容,「讓讀者、脫口秀觀眾及新聞閱讀者高興地了解到,森林中的樹木是一種社會性的存在」。 

有趣的是,他所描寫的實地觀察內容引起科學界的注意,雖然他不是科學家。一些德國生物學家對沃萊本的用語提出疑問,例如,形容森林中樹木之間的活動時,不應該使用「談話」,應該用學術詞彙「交流」。 

沃萊本解釋,使用非常通俗的人類語言是他的本意。「科學語言去除了所有的情緒,導致人們就不再能夠理解了。當我說,『樹哺乳它的孩子,』大家馬上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他說。

樹之間的關愛

沃萊本還表示,他在林業學校中學習時,關於樹木行為等深入講解樹的內容非常少。而他在實際工作中觀察到:「樹木更多時候不是以個體形式生活,而是像社群一樣。它們在網絡中一起工作、分享資源、增強抵抗力。」 

沃萊本有一年冬季裏曾注意到一對山毛櫸。他說:「這些樹是朋友。」接著抬頭仰視那沒有葉子的樹冠,映襯著灰色的天空。

他說:「你看到了嗎?這些粗枝指向彼此的反方向。這樣做不會擋住同伴的光。」 

沃萊本的著作在去年出版後,很快名列德國暢銷書。「他的這本書,讓我永遠改變了對森林的看法。」馬庫斯‧蘭茨(Markus Lanz)在郵件中寫道。蘭茨是一名很受歡迎的脫口秀主持人,他說:「每當我走進一片美麗的樹林,都會想到它。」◇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