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經研究中心研究發現,與2000年相比,港人去年的幸福指數只是輕微上升0.4%,但過去15年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累計增加了56.9%,反映經濟發展並未讓市民生活得更幸福。其中,房屋及交通兩個類別大幅度拖累整體幸福指數。
智經研究中心18日發表《香港人,幸福嗎?智經幸福指數》,報告以11個主題分類指數,包括房屋、教育、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工作、交通等範疇,以政府統計處、港大民調及其他民間團體取得數據的11個主題分類指數分析幸福指數。
房屋及交通拖累幸福指數
中心主席李國棟指,房屋及交通兩個類別大幅度拖累整體幸福指數。當中房屋分類的指數在過去15年間下跌96.9%,交通則下跌44.4%。
李國棟表示,近年樓價上揚及車輛密度增加反映出社會的經濟狀況有上升的趨勢,但未能令整體市民感到幸福。
李強調,雖然政府近年已有政策改善問題,但未有顯著成效。
新聞自由滿意度跌逾15%
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的類別,雖然新聞自由滿意度下跌超過15%,但由於被控貪污人數比率、政府滿意度及選民登記率都有正面表現,故政府管治及公民社會的類別整體去年表現較2000年增長18.8%,但去年表現較2014年低。
李國棟直言,研究結果對本港整體發展敲響了警號,指出近年社會爭拗不斷,政府難以有效施政,長遠來說,定必會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損害香港人的福祉。
促官學民合作以挽留人材
中心研究及行政總監楊幗華指,若一個地方的市民不感到幸福,如何吸引外資及挽留人材等。楊建議政府成立「幸福香港辦公室」,促進官、學、民的研究合作,以及制訂清晰的政策流程指引,中心會將數據呈交政府參考。
中心承認政府的數據及透明度不足,但八成的研究數據取材自政府統計處,且挑選的數據由團隊參考國際標準及專家意見後制訂,但當中缺乏個人主觀幸福感的數據。
中心經濟師司徒偉傑指,量度平均受教育年齡及中三學生TSA達標人數的教育類別只反映量而未能反映質,存有不足。◇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