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文化受追捧之熱潮在過去剛剛結束的書展得以展現,5日吸引18萬人參觀。而在香港擁有300年歷史的客家功夫就呈現式微的跡象。第二屆「香港文化節」將主力呈現300年客家功夫,冀客家功夫在數碼化時代能得以傳承和發揚。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主辦的「香港文化節」將於9月至10月期間舉辦。活動包括多個內容,主打項目為9月2日至30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的專題展覽「客家功夫300年——數碼時代中的文化傳承」,其次,亦有在裕華國貨舉辦的為期一個月的「李志清書畫作品暨武藝文化精品展」,及在荃灣三棟屋博物館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市集等多項活動內容。

第二屆「香港文化節」開幕禮。(宋碧龍/大紀元)
第二屆「香港文化節」開幕禮。(宋碧龍/大紀元)

主辦單位負責人趙式慶表示,客家文化根植香港新界200幾條圍村,客家功夫文化源自明末清初,已有300年歷史。但隨著年代過去,大部份功夫門派傳承人年事已高,自古以來賴以身傳口授的各種肢體力學模型未能傳至下一代;客家功夫式微,許多門派日漸萎縮乃至失傳,需藉現代數碼科技將其保留、宣揚及傳承。

趙式慶。(宋碧龍/大紀元)
趙式慶。(宋碧龍/大紀元)

客家功夫文化研究會會長李石連習練客家功夫48年,至今仍每日勤練2個鐘頭。他說,師承白眉派師父郭熾昌,從未換過。「因為師父對我好好,我們情同父子。不想再換師父。」他表示,很希望將其功夫傳承下去,以前教弟子甚至不收錢都沒人學,因為習武好辛苦。以前人習武講「尊師重道」,現在走到眼前都不講一句。

客家功夫顧問李天來表示,客家師父入到研究會並教授功夫的只有20幾人,很多門派師父不肯出來,有的門派甚至已經失傳。他直言,「我們想薪火相傳,趁我們還在,將功夫傳下去,令下一代可以做一個身心都健康的年輕人。」不過,他亦表示,貴租令武館已不復存在,亦是時下學徒少的原因之一。以前客家功夫只傳客家人,現在只要有人學,無論甚麼人,哪怕南亞裔人都會教。

扯線公仔師傅黃暉。(宋碧龍/大紀元)
扯線公仔師傅黃暉。(宋碧龍/大紀元)

今次香港文化節,趙式慶預料幾場活動將有10萬以上人士參加,上年有3萬人。期間展出的「李志清劍與俠書畫」除展示其武俠書畫,亦同時展示40把以上古代刀劍收藏,輔以演繹「劍俠」文化。◇

李志清。(宋碧龍/大紀元)
李志清。(宋碧龍/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