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銀行理財產品頻頻發生風波,近日上海光大銀行代銷的一款信託產品再現糾紛,引來眾多投資者維權。專家提醒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需留意四大問題。
事情起因於上海信託2012年發行的一款名為香花石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投資者稱,銀行當時推介該產品時聲稱該信託保本保年化12%收益,但產品到期後,他們只拿回了本金。
上海信託內部人士表示,「這事和我們沒關係,是投資者過度維權非拉上我們。」該人士稱,產品確係上海信託發行,由光大銀行代銷,「但我方不可能承諾產品保本,更沒有必要將產品門檻降低至5萬元。」 而光大銀行相關人士表示,此事正在了解中,具體情況還尚不得知。
隨著個人投資理財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人加入到投資理財產品的大軍中,可這並非是一件易事,重則血本無歸,輕則沒了收益,還要花時間精力去維權,得不償失。在面對五花八門的銀行理財產品時,專家提醒投資者需留意以下四大問題:
1.銀行買到的理財產品不一定是銀行的。目前在大陸銀行買到的理財產品不一定就是銀行的,按照發行方的不同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是由銀行自己發行且進行管理的,一般來說有銀行自身信用作保障,所以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安全性相對較高,不必擔心會被坑掉本金。
第二類,銀行代發的理財產品。這類產品的發行方一般為基金,債券,信託公司等,銀行為代銷方,如果該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那麼責任由發行機構或者投資者承擔。
此外,還有一類產品屬於編制外的,即由銀行工作人員自己私下代理銷售,這類產品多不合規,與銀行沒有關係,比較容易出現飛單和跑路的情況。
2.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首先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不屬於銀行管理,和你個人購買的其它管道的理財產品一樣存在較大的風險。其次,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是用於投資的,也存在一定風險。
銀行自營的理財產品由低到高劃分為R1-R5五個風險等級。R1級風險很低,一般可以保證收益或者保本浮動收益,R2級風險較低,一般是比較安全的非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而R3級以上就不能確保本金及收益了。
3.銀行理財的相關周邊不能輕信。銀行理財周邊主要包括各種理財產品的宣傳單,宣傳語,以及銀行相關理財經理等。在面對這些宣傳方式時,要保持冷靜,應先思考,一定要留意合同上的文字和說明,這才是最具法律效力的工具。
4.購買完成後仍需持續留意動態。購買理財產品後並不意味著這個行為結束,仍需花費時間去跟進,多了解所購買的理財產品的資金去向,及整個行業的情況,使購買的理財產品在自己的監督下。
銀行理財並非如想像中那麼安穩,購買前需三思而行。對於投資者來說,事前的謹慎遠比事後的各種維權更簡單且有意義。<>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