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再掀武俠熱潮,同時引發人們對武術的探討。然而,現代人們對武術的概念不外乎從武俠小說及光影世界中獲取,如電影《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以及近年現代特技下的打鬥功夫片等,但卻難以分辨真假。事實上,香港仍不乏武術師,收徒傳授武術。那麼,如何看武術在香港的承傳?

浸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麥勁生本身亦是洪拳弟子,歷經5年的時間研究中華武術在香港的傳承,終於今年完成《止戈為武》一書。書中述及明末清初時期社會越混亂武術越興旺的狀況,以及明清兩代衍生出來以暴力為職業的行業,如鑣局、護院、團練、教頭等,及近年武打功夫片所涉及的武術門派和歷史。

書展期間,麥勁生舉辦了一場講座,分享他的新書及研究。他表示,香港匯集了各門派武術功夫。民初1920年代,廣東省武術興旺,當時粵港之間往來自由,內地拳師往來方便,如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當時在廣州樂善戲院傷人後逃亡香港,而黃飛鴻的另一個徒弟凌雲楷也在樂富教功夫。1949年後,隨著中港邊境的逐步封閉,拳師大都留在港澳,而後逐漸散居世界各地。因此,香港匯集南北派拳法和各路功夫。

武術非其它運動可比

洪拳師父麥志剛師承陳志強教授,他亦是麥勁生的師父。中國功夫同其它運動到底有甚麼不同?麥師父說:「撇除武俠精神,我單從純技術上的東西來說。我們中國功夫裏面是可以訓練我們全身每一個關節的靈活協調,上下、左右身的平衡協調,以及前後身的一種警覺性。我只強調這個東西(警覺性)是只有中國功夫才可以給我們的,其它的運動給不了我們。」

他以「插眼」功為例,稱武術功夫要求嚴格,而且有一個規範,不可以偏高或低,而力道亦不可改,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目標去做。練的時候會想像有一個假想敵在你前面。模擬中訓練一個人的想像力,其它運動則無。應用到現實的生活中,他說,想像力對我們生活的任何一方面都有好處,比如做設計的人需要想像力。

他又以兵器為例,如武術中使用的刀槍劍棍。為何學兵器?他說:耍刀要前後走,劍也是前後、左右、側角,需360度轉,可訓練距離位及「瞻前顧後」。只有練兵器才會訓練人的警覺性及危機感,並隨時量度距離是否夠位。練兵器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亦只有武術才有這種訓練,其它運動則無。

武術在外國得到弘揚

麥師父披露,中共自己也知道,1949年以後,中國發展起來的新派武術(國術)是行不通的,其實是放棄了傳統的東西。他說,2008年時新派武術曾試圖打入奧運體育競技項目卻無法打入。此外,CCTV(中共中央電視台)曾搞過一場全世界性的武術比賽,吸引世界各地很多愛好傳統武術的外國人來比賽。此時大陸人才發現,原來推行多年的新派武術是不受歡迎的,反而中國傳統的武術卻大受外國人喜愛。

反觀香港,麥師父慨嘆香港教育制度令小朋友,以及教學者都很辛苦,變成香港學傳統功夫去做運動的人越來越少。相反,卻有很多外國人熱衷傳統功夫,並走來中國尋根。他認為,這或許是受李小龍的影響,其次,武術是一種全面性的身體運動。

提到傳統武術在中國大陸的沒落,麥師父引用麥勁生教授的說法稱:「有些(功夫派別)是來到了香港,由香港去到台灣,或者直接去了台灣,有些經過香港、澳門就去了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歐洲、海外。在某一段時間的中國大陸民間連吃都沒得吃,生活艱難,導致就算國家不禁止它(功夫),(功夫師父)也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如何欣賞光影世界中的武打

由《霍元甲》、《黃飛鴻》到《葉問》及近年的打鬥場景……光影世界中的拳腳令人眼花繚亂,到底他們打鬥的是否是專業套路?麥師父直言:「比較早期我們接觸的那些武打電影,他們是真的有真材實料去拍這些電影,無論是導演、武術指導,或者是演員都是有真材實料的(像劉家良師父)。但是現在後期偶像式的那些(武打電影)就沒有了(傳統真功夫),就是用特技、替身,或者是吊威也很多方面去幫助他們的,所以就沒幾個有真材實料的啦。」

望政府鼓勵傳統武術教學

64歲的麥師父時下都在授徒,而徒弟現在也變成了師父,他則多了很多徒孫。麥師父直言每日都在不同的地方教功夫,多數是租用體育場,他說希望能做多少做多少。但就坦言,「其實很艱難的,我們感覺政府還是沒怎麼關注我們這些,而事實上就算政府關注也好,因為現在香港的出生率低,女生也比男生多,自古以來,一直都是男生比較多,那女生她也有其它的選擇(變成學功夫的就更少)。而學校在教育各方面的壓力也比較大,有心無力。」

功夫源於中國,能將功夫文化保存並發揚光大的是香港。25日麥勁生教授在書展舉辦《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講座,還邀請武打師傅麥志剛解說功夫。(宋祥龍/大紀元)
功夫源於中國,能將功夫文化保存並發揚光大的是香港。25日麥勁生教授在書展舉辦《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講座,還邀請武打師傅麥志剛解說功夫。(宋祥龍/大紀元)

幾近自閉童習武後變開朗

麥師父的徒弟莫晉煒今年28歲,跟著麥師父已習武14年。日前,他帶著自己的多位徒弟在麥勁生教授講座上示範武術動作。他說,跟他學武術的弟子最小的曾試過只有2歲,現在則是4歲童。莫小師父的一對11歲孖仔兄弟鍾沛亨、鍾旻熹習武4年,打起拳腳功夫呼呼喝喝聲都幾威武架勢。另一對兄弟錢沛聲、錢沛儒則一個18歲,一個20歲,一個打拳,一個耍刀,都顯露出功底根底。

錢太說:「哥哥小時候曾經有點交際障礙,差點自閉。後來慢慢帶他出來,由師父教導他,身邊還有很多小朋友跟他一起(習武),很開心。學武之後人變得比較主動,有自信心。」

錢太說,兩兄弟懂得武德,在學校不會打別人,但會自保,如果有同學欺負他,他也不會還手,而是會逃走。她稱孩子們在學校沒有同學會欺負他們,而且與同學相處得很融洽。但他們就行事低調,沒有人知道他會功夫。

錢太開心介紹,眼下大兒子已就讀大學,小兒子剛剛考完DSE(中學文憑考試),亦將升大學。她笑言,有賴於健康的體魄才能做得到,她亦寧願孩子在健康方面多投入精力而不會花時間去補習。她說只追求分數而忽略健康則是她最怕的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