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周一,美國參議院對4項控制槍枝提案投票,4項提案全未獲通過。在過去5年,美國每次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後,民主黨國會議員總是試圖提出控槍法案,也沒有一次成功。民主黨並非提出「禁槍」法案,何以仍遭到如此大的阻力?

今天投票的4項提案包括:共和黨支持的允許政府推遲72小時出售槍枝給可疑的恐怖份子,但檢察官需要向法庭提供永久禁止出售的證據,和增加背景檢查撥款兩項提案;以及民主黨支持的對購槍人擴大背景檢查、避免名列美國恐怖主義監察名單上的人購買槍械提案等提案。

所有4項提案均未獲60票通過的門檻。

奧巴馬總統再次呼籲國會通過控槍法案

奧蘭多恐怖襲擊後,美國總統奧巴馬再次強烈呼籲國會兩黨儘速就控槍法案採取實際行動,不過其在任內想看到國會通過更嚴格的控槍法案,恐無法如願。

奧巴馬總統任內發生多宗槍擊案,上周四他在奧蘭多表示,對於遇難者親屬質疑大規模槍擊事件頻傳,他無法輕易地給出答案。上周六,他說:「雖然我們一次次地為恐怖襲擊及槍擊案的遇難者默哀,但每次事件過後,總是迎來數個月的沉默及無作為,這是不可原諒的。」

過去5年100多項控槍法案 全數遭國會否決

CBS新聞6月20日報道,2011年1月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發生重大槍擊案,至少造成6人死亡,12人受傷,傷者中包括該州的民主黨女議員加布里埃爾‧吉福茲(Gabrielle Giffords)。此後迄今的5年內,美國國會表決逾100項控槍法案,但通過件數掛零。

多年來美國國會最有可能通過控槍法案的時機是2013年,起因是2012年12月康涅狄格州紐敦市(Newtown)桑迪胡克(Sandy Hook)小學發生20名學童及6名成人遇害的重大槍擊案,兩黨國會議員經四個月協調後提出的控槍法案,原本通過的希望濃厚,但仍然功敗垂成,參議院以54票對46票否決法案。

美國參議院今天(20日)將表決四項控槍法案,主要內容為加強購槍者背景審查,以及限制售槍給可疑恐怖分子。民主黨及共和黨針對這2項議題各有提案,至今尚未達成妥協,預料參議院今天將有激戰,通過法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何以控槍如此困難

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賦予人民不容侵犯的擁槍權利,因此美國不可能禁槍,不過,民主黨想要推動「控槍」法案,何以仍遭遇這麼大的困難?這是因為除了共和黨堅決維護美國人的擁槍權利外,擁有400萬會員、長達140多年歷史的「美國步槍協會」(NRA),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的捍衛者。

歷史上,美國有八位總統是該協會的會員,他們是:麥金利、塔夫脫、艾森豪、甘迺迪、尼克遜、列根、老布殊、小布殊。

列根總統在其任內通過了《武器擁有者保護法》,被認為是「美國槍枝管制的嚴重倒退」。列根雖然在上任後不久遭到槍擊,但留下了一句名言「不是槍殺人,而是人殺人」。這句話至今被反對槍枝管制者奉為圭臬。

多年來,NRA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即扼殺一切可能的控槍法案。NRA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不遺餘力地游說議員,造成數次控槍法案流產。2013年到2014年間,NRA投入逾300萬美元阻撓控槍法案的通過,今年美國總統大選,NAR已投入1,400萬美元的選舉費用,執行董事考克斯(Chris Cox)誓言要讓干涉擁有槍枝權利的參選人,付出代價。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憲法學教授溫克勒(Adam Winkler)表示,多位共和黨人士不敢與NRA唱反調,及拒絕支持任何的控槍法案的原因是擔心失去選票,民主黨如果想要推動控槍立法,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奪回參議院及眾議院的主控權以及全力以赴在今年的總統大選獲勝。

根據CBS日前發布的民調,57%的美國人支持嚴格的控槍法案;支持全美禁止攻擊性武器的比例,由去年12月的44%,升高到57%;而支持廣泛背景調查的比例高達89%。

美國憲法賦予人民擁有槍枝權利的由來

美國賦予人民擁有武器權利是源自英國。1181年英國國王通過法案,要求人民購買武器保衛國家。第一批乘坐「五月花號」到達北美大陸的歐洲移民,依靠槍械等武器才得以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而在野獸和土著印第安人的包圍中,武器成為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工具。

此後,北美13州逐漸成形,因為沒有常備的政府軍,各州都依靠民兵進行自我防衛,州政府也逐漸介入到武器管理中,部分州政府甚至會對沒有武器的居民進行處罰。

隨著獨立戰爭的打響,民兵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正是這些擁有武器的平民和英軍作戰8年,並成功贏得獨立戰爭。

建國後,當1789年美國憲法的「權利法案」由國會議員提出時,「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被自然而然的寫入其中,並於1791年被批准正式生效。

為了限制強勢政府,防止政府權力膨脹進而侵犯公民權利,賦予公民反抗的武器,也是這條法案重要內在精神,俗謂「天授槍權」。◇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