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中國歐盟商會日前警告,外國公司認為在中國正面臨「越來越敵視的」營商環境。美國財長傑克盧也對中國近年營商環境表達憂慮,呼籲減少對外商的投資障礙。

外商:在中國受到敵視

對500名廠商進行的商業信心調查顯示,中共雖高喊創新與經濟轉型,但對外商的敵意逐步升高。

在法規定義含糊的情況下,當局在官司中經常偏向照顧中資企業,加上保護主義高漲、禁止類和限制類清單太廣、互聯網上管制相當多、改革步伐緩慢、對知識產權保護不佳、未履行開放市場時降低准入壁壘的承諾,產生「新一波悲觀情緒」。近半數受訪會員認為,中國的改革未達到國際標準。

據統計,47%受訪成員表示,碰上經濟增長減速、環境又如此不友善,未來沒有在中國拓展業務的打算,遠低於去年的56%和2014年的86%;41%歐企透露將縮減支出,甚至裁員的打算,較2013年大幅增加19個百分點,為開始有關調查以來最高;還有近7成受訪公司直言在中國受歡迎程度下滑,比2015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

傑克盧則在第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表示,來到中國的外資面對越來越複雜的規管制度,令人質疑中共是否真的歡迎外資。

反壟斷調查「真面目」

中共2013年以來密集反壟斷調查外商,從谷歌到微軟,從奔馳到通用,鎖定資訊、半導體及汽車產業中全球頂尖企業的行動被形容為「把外商從獵人打成獵物」,過程彷彿電影情節。根據中共反壟斷法,企業可被課以相當於前一年營業額10%的罰款。

撇開大國角力、國家安全等說法,外界認為中共企圖利用「產官」聯手,迎戰近年來「洋進國退」,「西風」壓倒「東風」的趨勢。

一位北京清華大學經濟學者直言:「官方也許不承認,但痕跡很明顯。那些問題一直存在,以前不查,為甚麼現在要查?」一間創投公司的共同創辦人詹益鑑也說:「今天的中國雖有大國樣貌,但表裏不一,競爭實力跟不上企圖心。」

台灣政治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文傑比較專利權申請類別發現,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雖可觀,但明顯偏向技術含量不高的「外觀設計」(52.4%),外企在攸關技術競爭力的「發明」(28.9%)中的比例高達86%,「很明顯,當年開放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王文傑提醒,當中國越來越明白市場經濟遊戲的規則後,外商必須有更多危機意識。否則即使過了反壟斷調查這一關,還可能冒出新門檻。

因為在中國,「法律就像水,裝進甚麼容器,就長甚麼樣。」◇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