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最新研究引發科學界轟動。加拿大和捷克的科學家共同發現一種細胞不依靠進化論者所認為的必須細胞器——線粒體而存活。研究結果再次證明生命進化論的錯誤,並提示應修改教科書上的生命定義。
生命形式遠比想像複雜
幾十年來,生物學家一直認為所有複雜細胞或真核細胞,包括動物、植物和真菌的細胞,都具有線粒體這種進化出來的細胞器,並在教科書中定義線粒體為真核細胞不可缺少的產能工廠,認為細胞必須含有線粒體,否則無法生存。線粒體能利用氧氣和糖類製造化學能量——三磷酸腺苷,從而為生物細胞提供動力。
但澳洲科技網站科學警示近日報道,加拿大和捷克科學家作出的驚人發現:類單鞭滴蟲屬的真核細胞中沒有線粒體——說明幾十年的生物學定義存在錯誤。新發現的單細胞生物則能利用涉及硫的化學過程來產生能量。
這個發現具有空前巨大的影響力,改變了人類對細胞怎樣生存和生長的看法。也就是說,生命比人們想像的更複雜多變,不像進化論擁護者所假設的那種公式般簡單。有關研究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再次證明以進化論為基礎的現有生物學理論的缺陷。
病毒是進化論燙手山芋
近期有多個實驗證實進化論的錯誤。據物理學網站報道,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基因研究顯示,人體基因中新發現來源於19種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的DNA。
雖然研究者表示實驗是為了研究人類DNA的進化,但結果卻說明進化觀點的謬誤。因為進化論一直無法解釋病毒的來源和功能等問題,甚至在假設的生物發生系統中將病毒排除在外。
按照進化論有關生命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理論,無法說明病毒是高級還是低級生命,也解釋不了先存在病毒,還是先有細胞,或是兩種生命形式同時存在。
分解塑料細菌的迷思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日本科學家發現細菌可以完全分解最常見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製成的塑料。
負責這項研究的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科學家吉田昭介在《科學》雜誌上解釋稱,這種細菌的名稱為Ideonella sakaiensis 201-F6,其分解塑料的原理是使用兩種酵素,也就是酶。
澳洲廣播公司在有關報道中表示,讓科學家感到困惑的是,為甚麼在90多種含有相同酵素的細菌中,只有這種細菌具備分解塑料的能力,這也是進化觀點難以解釋的現象。
斑馬紋來源論被推翻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斑馬紋沒有哪怕是一點點進化論所稱的偽裝作用。研究者表示,本想證明斑馬紋符合進化推論,但經過仔細分析和測量得到恰恰相反的結果。
進化論者長期固執地堅持斑馬條紋是抵禦捕食者的圖案,但這完全沒有依據。斑馬條紋越少的地區,本該有更多獅子,但事實並非如此。斑馬紋不斷變化以弱化捕食者視力的功能,應該在樹林間較好起作用,但斑馬大多數時間卻生活在空曠的草原上。
另外,有關斑馬紋易於防止蠅蟲叮咬的說法也在實際觀察中被推翻。
水生藻類和陸地植物
美國科學促進會網站去年12月16日報道,丹麥科學家因找不到足夠的化石證據說明綠藻進化成所有陸生植物,而不得不向基因組中尋找依據,但得到的研究結果恰好說明進化觀點是錯誤的。
丹麥嘉士伯實驗室的傑斯博.哈爾特解釋稱,那些生物學者使用「太多讓人高興的巧合事件」去想像輪藻經過所謂的「長期預適應」而變成所有陸地植物。
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彼得.烏勒斯科夫說:「我們測得的基因和形態數據都說明,進化論說的理想演化假設很難解釋水生藻類變成陸地植物的過程。因此我們不得不根據現有試驗的證據而改變想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