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在食品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因應消費者需求所開發的各類加工食品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廠商為了增加口感、美觀、延長保存期限、降低成本等目的,加入各種「磷酸鹽類」食品添加物。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身體健康者攝取過量的磷,導致血磷提高,引發鈣恆定失調,促使血管鈣化,其與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等疾病的發生都有密切相關。

含磷食品添加物約770餘種

現今含磷的食品添加物約770餘種,其中常見的有偏磷酸鈉、磷酸鈉、磷酸氫二鈉、聚磷酸鈉、焦磷酸鈉、三磷酸鈉等。這些含磷添加物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中,發揮其保水、黏著、架橋、抑菌、增加風味、避免食物結塊等的作用。加入碳酸飲料中,是取其調整顏色、酸化、抑菌;用於麵包、點心、餅乾的泡打粉,則取其膨鬆效果。早期麵包業者常用的膨鬆劑多為鋁鹽類,如今考量鋁對失智的影響,因而轉為使用含磷的膨鬆劑與含磷的麵粉改良劑,但卻又衍生出磷攝取過量對心、腎的危害。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分析發現,市售含奶精飲料、火鍋料、火腿片、熱狗、麵包、素肉排等食品,均廣泛添加含磷的食品添加物,而且便利商店隨手可得的膨鬆餅乾與薯片等零食點心,每一包平均含磷量約有100毫克,也多屬於無機磷。

無機磷100%被人體吸收

營養部進一步分析發現,若攝取以生鮮食材為主要來源的3日飲食,平均每日含磷量約1,100毫克;若選擇以加工食品為主的便利商店3日飲食,平均每日含磷量約1,400毫克。除了其總量有差別外,磷的型式與吸收率也有極大不同。存在於自然食物中的磷,例如:植物性來源的全穀類、豆類及堅果類,其所含的磷以「植酸」型式存在,人體吸收率僅約10~30%;動物性來源的吸收率為60%;而食品添加劑中的無機磷幾乎是100%被吸收。

此外,近期的研究也顯示,磷是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風險因子,當飲食中的磷量增多,會刺激FGF-23荷爾蒙(FGF-23: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3,係主要調節磷恆定的荷爾蒙)分泌,過高的FGF-23荷爾蒙,會造成鈣的恆定失調、血管鈣化、加重慢性腎臟病的期程外,也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並且有較高的死亡率。

勿再追求口感美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呼籲,為了減少含磷食品添加物對健康者與慢性腎臟病患的威脅,民眾不要再追求口感,不要再食用不合常理的美食,要盡量選擇接近天然、低度加工的食材。對於腎臟病患而言,更應該避免選用肉類加工品、部份混合調理的冷凍食品、零食點心類、即食食品等加工類食品。◇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