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後來,她的兒子將這畢生心血刊行於世,才將她的秘事流傳至今。她留下的,除卻一部專著,還有後人永恆的崇敬與追思。這便是一個女子與一部醫書的傳奇——談允賢和她的《女醫雜言》。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煊赫文明遠邁漢唐,到頭來人事代謝、繁華轉空。一名女子的事蹟周流宛轉其間,似乎更為纖弱微末。她遂選擇淡出歷史,於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韻事之外,隱卻裊裊身影。然而,她也曾提起琵琶袖,自研筆墨,將一生的起承轉合,融入江南舊鄉的薄煙遠霧中。

談允賢,一個端方大氣的芳名,字面看來毫無脂粉香氣,似有意模糊名字主人的性別形貌。若為男子,定讓人聯想到一位飽讀詩書、儒雅寬厚的書生,偏她身為女子,倒平添一絲溫婉平和的大家貴氣。她的故事由自己書寫,留存於她唯一傳世的專著序言中,正如她的名字一般,她有心隱去了自己的真容,彷彿是江南佳麗中尋常的一位閨閣小姐。然而,那清如水、淡如菊的娟娟小字,卻演繹了九十多年的悲喜人生,勾勒出一位明代女神醫的濟世傳奇。

江南自古便有人傑地靈之美。明初,無錫小城的一戶世醫之家,用自己的故事再次印證了這句話。一個名為談復的醫者,入贅此戶,與小姐茹氏共結百年之好。他們的兩個兒子學而優則仕,相繼棄醫從政,令家學一度中斷。天順五年,次子談綱喜添千金,正是本傳奇的女主角——談允賢。古時女子深居香閨,家教嚴謹,遍習女紅、詩書或其它才藝,允賢自幼天資過人,兼勤勉不輟,於同輩中最受長輩讚譽。梅雨青杏、小橋流水的婉約風物又賦予她靈秀的氣質,允賢具備了一個名門閨秀所有的特質,又生長在大明盛世中,她的未來是看得見的美好與福份。

初涉醫道

天意自有它的安排,祖母茹氏疼愛允賢之餘,憶起家中醫學尚無子孫繼承,便生傳授衣缽之念。起初,茹氏並不希望她做一位醫生,畢竟在古時職業婦女有「三姑六婆」之說,從這種稱謂便可猜測,這類女子並非主流社會認可的良家婦女。醫女屬「藥婆」一行,因醫術良莠不齊,又多出行醫醜聞之事,她們並不似男性醫生受人尊重。茹氏傳醫,或許更多的是從允賢自身考量,一個女子懂一點藥理,多少對自己的生活有些助益,同時醫者仁心,學醫亦能培養孫女的仁善之心,更勝於書本說教。

從此,茹氏擔當起允賢醫術上的啟蒙老師,教授她各種醫藥經典。允賢小小年紀,就在祖母的幫助下攻讀《難經》、《脈訣》,成年以前幾乎讀完家藏醫書。同時,她還幫助祖父母抄寫藥方,調配藥材。她的醫術在不知不覺間提高,只是在家並無機會施展。

這一切的改變始於她出嫁不久,允賢不幸患上氣血不調之症。這是古代婦女一種非常棘手的病症。夫家和娘家人都為她延請當地郎中看診,她卻把自己的病視為研習醫術的契機,毅然決定為自己配藥治病。這一大膽的想法驚世駭俗,連祖母也不以為然。但允賢並未和家人激烈地爭執,而是自己私底下查閱醫書,為自己診脈試藥。若有醫生診治,她便把自己診斷的結果虛心請教,每每得到一致的結果。於是,她對自己的醫術越發自信,為自己調製幾副草藥,服下後幾個月便神奇地痊癒。康復後,她亦未落下病根,先後為丈夫誕下三女一子。若子女患病,她也堅持親自醫治,往往藥到病除,醫術日臻純熟。

天賦使命

大約允賢五十歲時,祖母茹氏壽終正寢,她作為孫女兼學生,為茹氏的逝去悲慟過度,竟再陷病厄之劫。一場病因不明又來勢兇猛的大病折磨得她長臥床榻七個月之久,看上去氣息奄奄,隨時都有隨祖母而去的可能。允賢泰然視之,依舊堅持為自己調理身體,然而針石無效,其他醫生也是束手無策。就在毫無希望的時刻,一個神奇的夢帶給她涅磐重生的希望。某個深夜,她在半睡半醒中,見到了慈祥的祖母。祖母託夢而來,乃是點撥她起死回生的秘方。她說:「汝病不死,方在某書幾卷中。」原來,治病的藥方就在談家的藏書中。祖母繼而囑咐,允賢今生享年七十三歲,希望她在有生之年行醫濟人為己任,將所學醫術發揚光大。

允賢夢醒後,即刻遣人抓藥,果然奇蹟般復原。先祖有靈,傳遞天賦的使命,允賢終於明白她學醫的意義,不單單是照料身邊的親戚,更要以一顆博愛之心,救助普天下女子。生命是神明賜予的,她將秉承神的旨意,在世間做一名治病救人的醫女。

古人看重男女大防,明時女子求醫更有嚴格的限制。往往是患病女子將病情告知男性親屬,醫生據親屬轉述的病情配藥治療。然而男女有別,許多病情難以啟齒,致使許多女子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只能隱忍受苦,拖延病症。故而允賢能夠走出家門,為外界女子看診,實在是大慈大悲的善舉。醫女地位的低下,主要是由於醫者自身的品行與醫術不足導致,允賢修習詩書禮儀,在一眾男性醫者中獨具女性和善優雅的特質,因此甫出山便樹立女醫生的正面形象。江南一帶的貴婦淑媛無不慕名而來,向這位女神醫求醫問藥。不久,她的醫名傳及宮廷,讓她更有機會出入宮苑,為皇室女眷調理身體,其醫術更是名揚天下。

立言立德

夢中祖母的期許猶然在耳,允賢沒有一刻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年過半百,生必有涯,她知道自己親手救治的病者,與天下女子相比,數量甚微,若要真正兌現行醫濟世的使命,她必須為後世留下些甚麼。允賢結緣醫道,首先得益於凝結先人智慧精華的專著,而她已是妙手回春的醫者,為何不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撰錄成書,造福後人呢?既生此念,她便日夜不眠,甄選生平診治的病例三十一則,整理成一部《女醫雜言》。為了紀念祖母茹氏啟蒙醫術的恩情,她為自己作傳,將生平學醫、行醫的神奇經歷寫成本書序言。也因有了這篇序文,一代女醫的故事才得以在正史之外完整留存,讓人一窺湮沒於歷史長河中驚鴻一現的往事。

允賢是女子,照料的病者皆為女子,這本《女醫雜言》不僅是現存最早的女醫著作,更是古時難得一部的婦科專著。書中所載女子,有垂髫女童,也有古稀老嫗,更多的是育齡婦人,允賢不僅錄其病理、藥方,更把她們染病的由來存於書中。有的女子因丈夫納妾而嫉妒生疾,有的女子因丈夫眠花宿柳多年不孕,更有甚者因連生十胎不願再生育,自行墮胎而致病。這一段段不為人知的悲辛秘聞,也唯有面對允賢這樣善解人意的女醫生,才能讓她們放下戒備與羞澀,將那痛苦的回憶坦誠道出。允賢此書,承載的不僅是一副副祛病良方,更是她至仁至善的真實呈現。或許是無私善行感動上天,原本壽命七十三歲的允賢,直至九十六歲的高齡才安然離世,而她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救人,都在踐行上天賦予她的使命。

一個女子,一部醫術,她和她不見容於史官構築的大明世界,卻在民間代代相傳。談允賢和她的《女醫雜言》,是江南杏林不滅的神話與驕傲。◇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