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私募基金有嫻熟的市場化運作及豐富的證券化產品經驗,將在處置不良資產中佔有重要席位。

隨著經濟減速,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迅速增加,處置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新一輪高潮正在迫近。

路透社3月28日報道,在當前資產證券化的大趨勢下,不良資產處置已經不限於簡單轉賣,近年來的嘗試包括在銀行間債市發行不良資產支持證券(ABS);商業銀行今年亦將試點發行不良資產ABS,債轉股亦在考慮中。

證大集團總裁助理兼私募投資總監談佳隆表示,不良資產證券化將是未來主流,最後的接盤者應該包括機構、私募基金及個人。

報道稱,目前已有一些私募基金公司開始悄悄涉水不良資產處置,如東融基金近半年已陸續發行4只聚焦不良資產處置的私募基金,總額約1億元人民幣。

上海歌訊金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文表示,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背景下,今、明兩年銀行業的不良資產還會快速增加,大量的不良資產需要處置;此外,潛在不良資產的非公開性帶來了非常規處置和「騰挪」的需求。未來幾年,將是中國不良資產處置的「旺季」。

東融資產合夥人、東融基金總經理張唯認為,未來不良資產處置的常態化最終應以公募證券化為主,私募機構適合做高淨值個人和機構參與不良市場的管理人、服務商。

背後的陷阱

以三、四折的價格購入不良資產,六、七折價格賣出,不良資產處置的利潤看起來很豐厚。不過,不良資產處置有著較長的產業鏈,而且相當多不良資產的背後有著各種不為人知的陷阱,不是誰都能拿下這個生意的。

談佳隆表示,私募基金的核心能力應是不良資產的識別和定價、盡職調查水平。很多不良資產沉在縣鎮一級,這要求投資經理不僅有財務上的專業技能,還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例如判斷債務人表述的真實性、較強的溝通能力、追討能力和豐富人脈資源。

他還表示,銀行有不少項目與地方政府和地方國企相關聯,一些項目表面上看似能夠追回,但實際追討時遇到的阻力較大,「成功的關鍵是手段是否足夠強硬,催收能力是否強悍。」

處置需要膽量

路透報道稱,估計中國不良債務規模高達4萬億元(6,200億美元),中國經濟放緩正迫使北京容許其它削減不良債務的方式,開放壞賬市場吸引海外專業機構介入或許是另外一種渠道。

KKR & Co LP (KKR.N)和橡樹資本管理(Oaktree Capital Group LP)(OAK.N)等大型私招股權投資公司,以及Clearwater Capital Partners和海岸投資(Shoreline Capital Management)等專注於利基市場的投資機構,已經在中國不良債務市場開展業務。

這些機構可能會從產能過剩行業挑選不良資產,比如鋼鐵、煤炭、水泥以及房地產領域。

重要的是,涉足中國不良資產市場需要膽量。中國金融透明度通常很差,法律體系也很不完善。

海岸投資已經提起超過1,000宗訴訟,要求執行其貸款索賠。曾經有一次,海岸投資發現一棟作為擔保品的大樓早就被拆除。◇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