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編者按:全球有10億人口(佔全球人口15%)飽受偏頭痛的困擾。

偏頭痛是造成醫療費開支和勞動力損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偏頭痛常常對患者的家庭產生負面影響。

圖/Fotolia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偏頭痛列入10大健康疾病,建議必須定期看醫生且服藥控制。因為它是一種嚴重與復發性的血管性頭痛,好發於10~30歲之間,約70%有家族史,屬於顯性遺傳,某些研究顯示可能與基因缺陷相關。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兩倍,多發作於兒童及年輕人。

偏頭痛原因

目前有兩種學說來解釋偏頭痛的產生。

1.血管學說:

血管因素一直是解釋偏頭痛的主流。學者認為,一開始由於腦內血管收縮造成局部缺血,而產生先兆症狀;接著外頸動脈擴張,引發偏頭痛。

2.神經學說:

近來較為大家接受的是三叉神經血管系統的致病機轉:外來誘發因子如壓力、疲倦、特殊食物、藥物等造成血管周邊的神經纖維被活化之後,可釋放發炎物質,使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加,使周圍組織產生神經炎症反應,引發偏頭痛。

7成以上偏頭痛無徵兆

偏頭痛主要分成兩個類型:無預兆型偏頭痛佔約70~90%、預兆型偏頭痛佔約10~30%。

常見的臨床症狀分5期

一般的臨床症狀可分為5個時期:

第1期:

發生於偏頭痛之數小時至一兩天前,患者會有浮躁、鬱悶、活動減少、打哈欠等前趨症狀。

第2期:

前兆期,主要以視覺表現為主,如暫時性偏盲、亮光、色線、幻覺等大約持續10~20分鐘。

第3期:

為劇烈、搏動性的頭痛,通常為單側性,持續4~72小時。

第4期:

表現出伴隨症狀為噁心、嘔吐、畏光、怕吵。

第5期:

在以上症狀消失之後,會有情緒改變或精疲力盡的感覺。 

然而,不是每一期的症狀都會出現,例如大部份的偏頭痛是沒有前兆期的,約只有35%會有所謂前兆,其中最多的是視覺障礙。

偏頭痛好發時刻是清晨,每次發作不一定都是同一邊,約60%是單側、40%是雙側。發作的頻率因人而異,有人數天發作一次,亦有人一年才發作1~2次。  

急性發作藥物治療

大部份的患者只有在急性發作時才需要治療,藥物要盡早服用,最好在頭痛發生1小時內就要吃藥,否則等到頭痛時才服用,患者通常伴隨嘔吐症狀,吃下去的藥也會一併吐出來。止痛藥如 NSAIDs或Ergotamine——麥角胺是治療中重度偏頭痛的傳統首選藥物,最好在先兆發生前時服用,孕婦或心臟病患者應避免此藥。

目前最新治療偏頭痛的藥物如翠普登(triptans)是選擇性5-HT1拮抗體,能有效使血管收縮,減少周邊及中樞的疼痛傳導。
雖然令人抓狂的偏頭痛確實難以根治,只能控制,但不是絕症。◇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