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走出了五年來最靚麗的第一季度表現,感謝AI和AI概念股,感謝美國經濟軟著陸。這些讓度過復活節的基金經理感到愜意。不過一絲不安也油然而生,治理通脹的進程並不順利,聯儲還會不會減息?聯儲主席鮑威爾說,我也不知道。聯儲高官沃勒講得更直截了當,不急於減息。

如此背景下,全球風險資產給出了教科書式的反應,股市升,債市跌,石油黃金比翼齊飛。美元指數走強,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逼近152關口(34年低位),日本高官出面喊話。

美國最新的通脹資料再次驗證了筆者六個月前所說,邁向2%通脹目標之路漫長曲折。二月份PEC通脹同比上漲2.5%,環比漲0.3%,核心PCE通脹同比上漲2.8%,環比0.3%,全部符合分析員的預期,但是回落幅度不盡人意。環比較上期略有改善,不過那是上方修正了前期資料後才挽回的一點面子。聯儲最看重的扣除住房後的核心PCE,環比漲0.2%,遠好過一月的0.7%,主要是健康醫療和金融服務回落到正常的漲幅。

好消息是美國的消費繼續保持強勁勢頭,環比上揚0.4%,vs分析員預期的0.1%。勞工市場的新增就業和工資增長,拉動收入上升,令消費信心沒有受到利率成本大漲的衝擊,消費增長與收入增長同步,可持續性看來不錯。美國經濟遠好過世界上任何其它工業大國,其本源應該是就業市場的興旺。

治理通脹的道路漫長曲折,經濟衰退的跡象暫時看不到,經濟資料並不支援聯儲年中減息。美國的貨幣政策何去何從,令市場關心。對此鮑威爾的回答是,「我們的立場是,我們也不知道。等我們知道通脹下來了,我們會告訴你的。」

這是一個不令人滿意的答案,不過卻反映出貨幣政策制定者的迷茫和無奈。就業和消費的走勢,根本不符合周期尾聲的一般特點,只能說本周期的軌跡與歷史正常軌跡不同。無論市場還是聯儲,都需要根據最新資料「摸著石頭過河」。

那麼為甚麼聯儲還以年中為目標點,暗示減息周期即將開始呢?首先,拜登政府正在製造龐大的財政赤字,債務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積聚著,每年國債利息支付超過萬億美元,聯儲必須減息和增加流動性來為財政政策埋單。其次,金融領域最弱的環節正在受到高利率政策的煎熬,寫字樓、商場和部份衍生產品出事風險上升,聯儲需要作出部署。

預計美國2024年CPI平均值為3.1%,通脹並不達標,但是鮑威爾已經悄悄地改變了語境。通脹不需要達成2%的政策目標,而只需要邁向政策目標方向,減息便可以開始。筆者預計年中首次減息,今年減息幅度大約3-4次。如果有金融事件發生,則幅度可能更大。

不光是美國,歐洲最新的通脹資料也有明顯回落,為歐洲央行和英倫銀行啟動減息周期打開了大門。相信歐洲也等不及通脹數位回落到政策目標,估計會與美國同步,年中開始減息。

最近,芝交所恐慌指數的期貨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變化,VIX9-11月期貨合約的溢價明顯上升。自從2020年3月聯儲釋放出天量流動性之後,VIX就從超過60暴跌到20-30之間,過去一年更輾轉下降到20以下,最新報13,處在歷史超低水準。但是有心人看來在賭總統大選期間市場動盪,或買保險對沖風險,10月VIX升到接近21。此數值從歷史平均來看不算特別高,但卻是近年的高點。

本欄曾經提過,歷史上美國大選對股市的影響一般並不大,但是特朗普參與的兩次選舉並不一般。無論是特朗普vs克林頓,還是拜登vs特朗普,市場都出現了大幅震盪。2020年那次,由於特朗普意外失手並不承認選舉結果,美股在選舉後急跌,但很快展開了一輪歷史性升浪。今年交易員提早超過六個月布局總統選舉可能帶來的風險資產動盪,實屬罕見,凸顯本次選舉的潛在風險。

目前特朗普在全國民意調查中領先於拜登,七個被選舉策略師認為將決定勝負的搖擺州,特朗普也全部領先。特朗普喜好財政貨幣雙寬鬆,在上一任內公開施壓聯儲要求大幅減息,最終成就了2020年大放水。共和黨傳統上主張減稅和限制政府支出,特朗普任內減了稅,但卻大幅增加了財政赤字,包括疫情後推出的直升機撒錢。

特朗普主張放鬆銀行監管,鼓勵化石能源建設,對應付氣候變化的全球動議並不感冒,甚至退出了巴黎氣候協議。貿易政策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一個重要抓手,不僅對華祭出數輪貿易制裁,對歐洲、日韓也搞出了一系列貿易糾紛,並傾向於通過貿易施壓達成地緣政治目的。

無論特朗普還是拜登都喜歡赤字財政,都支持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所以聯儲繼續印鈔票對兩人均無異和感。最新資料顯示,美國最富有的1%人口(淨資產超過1,100萬美元),在去年底資產合計暴漲到44.6萬億美元,財富增值在加速。最富有1%人群的財富從2020年以來增加了15萬億,增幅超過50%。他們是美股飆升的最大受益者,是寬鬆貨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本周兩大資料焦點,1)美國非農就業,預計185K,股票得益人群(高收入)和通脹受損人群(低收入)會帶來消費的分化和就業的分化。2)歐元區CPI,預計核心CPI回落到2.9%,支持ECB開始考慮減息事宜。另外歐洲央行三月份會議紀要公布,市場會以此評估六月減息的可能性。

本欄所闡述的是作者對經濟、政策與市場的理解、認識,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