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目前並無根治的方法。最新研究發現,中草藥鉤藤的提取物可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用經過改造的細胞外泌體承載鉤藤提取物,可以令藥物更有針對性地作用於病灶部位。

據統計,2019年全球有約5,740萬名認知障礙症患者,估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1億5,280萬人。

阿茲海默症是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特徵是大腦積聚澱粉樣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目前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主要著重於緩解症狀或減慢病情發展,尚無根治的方法。

香港浸會大學早前研究發現,鉤藤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柯諾辛鹼-B,能誘導自噬作用,維持細胞健康,從而有效改善阿茲海默症。然而,血腦屏障為了保護大腦免受血液中潛在有害物質影響,會影響大腦吸收柯諾辛鹼-B。

為解決藥物吸收的問題,研究團隊最近開發了一種利用外泌體將柯諾辛鹼-B傳遞至大腦的新方法。外泌體是由細胞釋放出來的細胞外囊泡,有如納米載體可在細胞之間運送分子,更被發現可以成為輸送藥物的載體。

研究團隊透過操控小鼠的神經元細胞,令其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表面的轉接蛋白Fe65出現過度表達。Fe65參與澱粉樣蛋白前體的運作,而澱粉樣蛋白前體水平升高,是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特徵。經過改造的外泌體表面有較多Fe65,從而能有針對性地「找到」澱粉樣蛋白前體過度表達的神經元細胞。

團隊將柯諾辛鹼-B載入經改造的外泌體中,再注射至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體內。結果顯示,外泌體內的柯諾辛鹼-B可穿過血腦屏障,將柯諾辛鹼-B傳遞至大腦,從而令累積的澱粉樣蛋白減少三成。在經過治療後,認知障礙小鼠的學習和記憶能力有所提升。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李敏(Li Min)指出,研究顯示外泌體很有潛力成為一種向大腦輸送藥物,用以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方法,但仍需要進行更多探索。團隊希望這項研究最終能造福長者、神經退化的高風險人士,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

鉤藤提取物保護神經元 可治多種神經疾病

鉤藤是一種常見的中藥,常用於緩解神經精神症狀。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中,薛寶釵的母親薛姨媽被兒媳頂撞,精神受到刺激,又悲又氣,左脅疼痛。薛寶釵連忙讓人買來鉤藤,煮水給薛姨媽服用,薛姨媽喝後睡了一覺就好了。

浸會大學研究團隊早前的研究發現,鉤藤提取物柯諾辛鹼-B能促進細胞透過自噬清除毒素和廢物,避免大腦積聚澱粉樣蛋白,從而治療阿茲海默症。此外,該團隊的另一項研究也發現,柯諾辛鹼-B對帕金遜病也有療效。

研究發現,鉤藤的成份有保護神經的作用,除了治療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病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之外,也能抑制腦缺血引發的神經元損傷。

除了鉤藤之外,研究發現,不少中草藥中的成份有抑制大腦中澱粉樣蛋白積聚的作用,相關藥物的研究仍在進行當中。

在東亞地區,使用草藥治療認知障礙症非常普遍。臨床研究發現,相比起單獨服用西藥如Donepezil、Memantine,阿茲海默症患者合併服用西藥和中草藥療效更好。在24個月的實驗期間,服用西藥結合中草藥基本可以令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的認知能力保持穩定。◇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