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許多研究表明,阿茲海默症患者可能早在出現症狀的很多年前,大腦就開始產生病變。因此,預防失智行動不能等到變老才開始。日本專家建議,從40多歲就開始採取預防對策。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發病緩慢、隨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也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在美國,大約有670萬名65歲及以上的人患有阿茲海默症,其中75歲及以上的老人超過70%。

目前,全球有5,500多萬人罹患認知障礙症,每年新增病例近1,000萬例,阿茲海默症約佔病例數的60%至70%。認知障礙症目前是全球第七大死因,也是導致老年人能力喪失和依賴他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阿茲海默症始於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的積聚,在大腦中逐漸形成「老年斑」,令神經細胞被破壞,大腦萎縮。

日本認知障礙症專家、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研究所長櫻井孝(Takashi Sakurai)對日本媒體表示:「阿茲海默症患者的海馬體,從患病早期就開始出現強烈萎縮,隨著病情的加重,整個大腦都會萎縮。」由於海馬體中控制記憶的神經細胞遭到破壞,導致無法保留記憶。

生活方式相關疾病增加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在老年人中,血管病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診斷為阿茲海默症的病例中,不少人都存在血管病變。櫻井孝表示,當腦部血液循環不好(腦缺血)時,β-澱粉樣蛋白的生成就會增加。防止血管老化,增強血液循環,可以預防腦血管病變。

動脈硬化會加速血管老化,眾所周知高血壓、高血糖是促進動脈硬化的因素,而許多認知障礙症患者都患有高血壓及2型糖尿病。

2022年,Nature雜誌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刊登了一項針對156,654名美國居民的大型觀察性列隊研究,參與者年齡在40至80歲之間。研究發現,患有認知障礙症的參與者與未患認知障礙症的參與者當中,高血壓的患病率分別為81.6%及31.9%,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別為45.9%及11.4%。

此外,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中,超過90%的人同時患有高血壓。

論文作者寫道,研究顯示高血壓與認知障礙症的關繫最為密切,其次是年齡和2型糖尿病,而性別與認知障礙症沒有顯著相關性。

抗膽鹼藥物導致認知功能障礙

一些常用的抗膽鹼藥物會增加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日本醫療資訊雜誌Pharma Style 2022年刊登的由櫻井孝監修的文章提醒,藥劑師應特別關注藥物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比如苯二氮䓬類、組胺類及乙醯膽鹼類藥物造成的案例時有發生。苯二氮䓬類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的纍積,會導致記憶障礙,第二型組織胺阻斷劑(H2 blocker)亦會到達大腦並產生作用,可能引發認知機能障礙。許多老年患者正在服用抗膽鹼藥物,需要特別注意。

抗膽鹼藥物主要包括抗組胺藥、抗抑鬱藥、抗眩暈/止吐藥、抗柏金遜症藥、抗精神病藥、膀胱抗毒蕈鹼藥、骨骼肌鬆弛劑、胃腸解痙藥、抗心律不整藥、抗癲癇藥及抗毒蕈鹼支氣管擴張藥等。

2019年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10年期間,每年服用強效抗膽鹼藥物最多的群體比服用最少的群體,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63%。

預防失智不能等變老才開始

櫻井孝表示,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在發病時,已經積累了大量的β-澱粉樣蛋白。從β-澱粉樣蛋白開始積累,到出現輕度認知障礙以及認知障礙症發作,需要20至30年的漫長時間。這意味著如果在70至80歲時認知障礙症發作,實際上在40多歲或50多歲時β-澱粉樣蛋白就開始積累了。因此,若要降低將來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從40、50多歲就要開始採取預防對策。

2021年Neurology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更詳細的表明,從β-澱粉樣蛋白陰性轉變為陽性需要6.4年,再進展到輕度認知障礙又需要13.9年。

《刺針》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的一份報告指出,通過改變多種風險因素,可能會預防或延緩全球約40%的認知障礙症病例。僅舉其中幾個風險因素如下:

1.從40歲左右開始,將收縮壓維持在130mmHg或以下。

2.防止頭部受傷。《刺針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刊登的一項對近280萬人平均跟蹤約10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有創傷性腦損傷病史的人群比沒有發生過創傷性腦損傷的人,發生全因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增加24%,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16%。在創傷性腦損傷發生後的6個月內,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最高,並且風險會隨腦損傷次數增多而升高。

3.限制飲酒,酗酒及每周飲酒超過21單位(1單位酒=10ml或8g純酒精),會增加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英國一項研究對9,087名35至55歲的參與者隨訪約23年,結果顯示與每周飲酒量少於14單位相比,每周飲酒超過21單位與認知障礙症風險增加17%有關。另一項為期30年的追蹤調查表明,較高的飲酒量與海馬體萎縮的機率增加有關。

4.維持中年或晚年的體力活動。一項瑞典研究對191名女性隨訪44年,通過運動測試評估她們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結果顯示與中等健康程度的參與者相比,健康程度高的人罹患全因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降低88%,健康程度低的人風險則增加41%。與中等健康程度者相比,健康程度高的人認知障礙症發作的年齡推後了9.5年,發病時間推遲了5年。

日本專家:與人交談做有趣的事減緩失智過程

日本精神科權威專家、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心理學教授和田秀樹(Hideki Wada)認為,世界上有太多的人認為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是悲慘的,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和田秀樹在其專欄文章中表示,有很多患者在生活中還有自己的目標,比如每天背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這些人沒有對生活感到悲觀,而是在不斷地摸索著如何享受餘下的時光。

當到了70歲或80歲時,大腦很有可能會出現阿茲海默症的跡象,不經常使用大腦的人似乎更容易罹患認知障礙症。和田秀樹認為,最有效的使用大腦的方式就是與人交談。對話是一種高度需要智商的工作,必須理解對方所說的話,即刻做出各種回應,因此對話過程能迫使大腦運轉。

和田秀樹還建議,除了腦力訓練,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有趣的事情。越是去做有趣的事情,大腦受到的正面刺激就越多。繼續盡力享受自己喜歡做的事,就足以預防認知障礙症的發生,延緩失智的進程。@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