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共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首次提及「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入中共文件,並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大家都知道,由2020年7月起,香港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原有的半民主制度和自由全面崩盤,逾十萬人移居海外。對中共來說,如果要把香港真正變成大灣區的一部份,現在是黃金機會,以「人才短缺」作為藉口,輸入更多大陸人前往香港定居和工作。

港府6月13日宣布透過「行業輸入勞工計劃」,引入建造業外勞,上限1.2萬人;公共小巴和客車業輸入司機,上限1,700人;航空業輸入外勞上限則為6,300人。各行業共輸入外勞2萬人。

另外,「補充勞工計劃」改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開放多26個原本不得輸入勞工的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包括售貨員、銀行櫃枱員、文員、侍應、送貨員等。

當「香港人」比例下跌,「大灣區人」比例上升,香港社會將會出現質性的改變。例如,大量只會說普通話、只會寫簡體中文字的外勞會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在街上憑樣貌你開始分不清誰是香港人;餐廳、商場等公眾地方或會遷就他們而使用普通話和簡體字,也將會出現很多港中矛盾和歧視風波;為了迎合外勞的生活文化,大陸文化商店或應運而生,例如吃螺螄粉的餐廳;以前小巴司機會播放廣東話電台節目,將來會被普通話節目取代。

撇開政治,翻查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今年2至4月份,建造業整體失業率達4.5%,涉及1.57萬人失業;其中「地基及上蓋工程」類別失業率達4%,涉及1.11萬人失業;「樓房裝飾、修葺及保養」類別失業率達6%,涉及4千7人失業。在如此情況下,政府竟然還要引入上限1.2萬名建造業外勞?

另外,Now新聞台電視節目《經緯線》今年3月播出一集名為《司機貴庚?》的專題節目,其中一名受訪紅van小巴司機全日收入只有729元,再扣除610元車租、雜費和石油氣費後,淨收入竟然只得119元!如此惡劣的工作待遇,難怪年輕人不入行。

輸入外勞的潛台詞是不打算改善本地勞工的工作待遇,輸入外勞的慣例一旦建立,本地工人和工會以後根本不用再向政府再爭取任何改善勞工待遇的訴求,例如標準工時立法、調高最低工資等,因為在深圳河以北,有源源不絕的廉價勞工來港。

其實,還有一些未解決的問題:香港屬於右軚駕駛地區,將來輸入左軚的大陸司機,會否造成交通危險?那些外勞如果在香港連續住滿7年,是否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