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是《中英聯合聲明》簽署37周年的紀念日,也是北京「完善」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後的首次投票日。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12月6日一錘定音,發表題為《以史為鑒譜寫香港民主新篇章》的講話,當中特別提到「大家投下的不僅僅是個人的選票,更是對一國兩制的堅定信心、對國家富強昌盛的美好希望、對香港繁榮穩定的共同心願。」如此定調,把立法會選舉與「一國兩制」信心掛鉤,即代表著投票率極為重要,反映香港人是否認同新的選舉制度。

在以上這個大前提之下,林鄭班子急急修正「投票率高低不代表什麼」之論調,連同建制派傾盡全力宣傳。政府廣告鋪天蓋地,相信所花費的公帑是有史以來最多。司長、局長、署長傾巢而出成為推銷員,去信所屬界別成員(例如教師與會計師)、撰寫網誌、拍片放上網……就連消防處都要出動吉祥物「任何人」拍片催票。公營機構也不敢怠慢,港鐵和巴士公司無厘頭地提供免費乘車優惠,表忠大於實際效果;ViuTV剪輯人氣男團Mirror歌舞片段宣傳,引起熱話。客觀來說,目的通通只有一個,就是要推高投票率。

2016年立法會選舉和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分別是58.28%和71.23%,建制陣營今次想盡量推高「完善」後的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希望不要太難看,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實上的情況很明顯,大約佔投票人數三成的「深黃」相信不會再去投票,因為他們心儀的代議士都入獄或流亡,傳統泛民和本土派都不派人參選。只有同樣佔投票人數三成的「深藍」,才是必定會去投票的「鐵粉」。

今時今日政治氣氛不如2019年般熱烈,大部份市民都不想理會令人疲倦的政治,所以使用2016年的數據作為基數。如果只考慮「深黃」和「深藍」因素,粗略估算,12月19日的投票率將會在17%至40%這個範圍內。而筆者大膽預測,最終投票率不會超過三成,因為普遍「淺藍」、「中間」和「淺黃」都缺乏投票意欲。各區的候選人都是中聯辦或更高層級勢力操盤下的產物,建制派必定大勝,控制整個立法會,最終誰人勝出也分別不大。試問在這個情況之下,又怎樣動員「淺藍」去投票呢?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建制陣營已塑造出公投的氣氛,議題是「對香港未來投下信心一票」。告訴市民,今次不單只是投「候選人」,更是投「制度」,希望藉此動員「淺藍」票。就算這個如意算盤打不響,政府都已經準備好「萬能KEY」藉口——外國勢力。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在網誌中表示「很多外國代理人潛伏香港阻撓選舉」云云,為北京和建制派做好了期望管理。投票率為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