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粉嶺圍非常熱鬧,在圍村內的「點燈」及「太平洪朝」儀式中,眾人的目光聚焦在八名身穿長衫的村民身上,他們在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神頭」,為此刻能履行彭氏後人的責任,他們已等待了三十餘年。這個傳統為粉嶺圍獨有,亦是維繫彭氏後人的重要形式之一,彭氏後人以此為榮。

每一年粉嶺圍自「點燈」儀式起,便拉開了新的一年的序幕。每年的「點燈」日期不盡相同,透過擲筊擇吉日,今年的「點燈」儀式在正月初四舉行。當日早上仍天光朦朧之際,八名身穿長衫的「神頭」便已前往村內外各社壇請神,代表村民履行彭氏後人的責任,透過一連串儀式為圍村與彭氏族人祈福。到了正月十五,他們再次身穿長衫,在「太平洪朝」儀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自開朝到完朝,持續兩日緊密的程序中,從頭到尾參與每一項儀式。「神頭」只能由彭氏已婚男性擔任,從婚後登記至擔任「神頭」,或已間隔三十餘年,且一生只能擔任一次「神頭」。

粉嶺圍每年在正月期間,在村前搭建神棚,舉行「點燈」及「太平洪朝」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粉嶺圍每年在正月期間,在村前搭建神棚,舉行「點燈」及「太平洪朝」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在粉嶺圍「太平洪朝」儀式中,「神頭」扮演著重要角色,圖為「神頭」在開燈當日請神。(曾蓮/大紀元)
在粉嶺圍「太平洪朝」儀式中,「神頭」扮演著重要角色,圖為「神頭」在開燈當日請神。(曾蓮/大紀元)

「神頭」請神到神棚內。(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請神到神棚內。(陳仲明/大紀元)

開燈前,村民前往北帝廟請神,由喃嘸帶領「神頭」及一眾族人拜神。(曾蓮/大紀元)
開燈前,村民前往北帝廟請神,由喃嘸帶領「神頭」及一眾族人拜神。(曾蓮/大紀元)

每一年粉嶺圍自「點燈」儀式起,便拉開了新的一年的序幕。(曾蓮/大紀元)
每一年粉嶺圍自「點燈」儀式起,便拉開了新的一年的序幕。(曾蓮/大紀元)

「神頭」進行「太平洪朝」的「扒船」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進行「太平洪朝」的「扒船」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視擔任「神頭」為榮耀

英國定居已經五十年的彭揮雄(中),今年擔任「神頭」,專程返村參與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英國定居已經五十年的彭揮雄(中),今年擔任「神頭」,專程返村參與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擔任「神頭」的八位村民中,彭揮雄十歲便已移民英國,較少在黃曆新年期間返村,今年專程在新年時回來。他相信作為彭氏後人,需要遵循祖宗流傳下來的傳統履行責任,擔任「神頭」對他而言是一生中的榮耀。

彭揮雄與今年擔任「神頭」的多名村民一樣,從一九八四年結婚起開始登記,輪候至今已有三十五年。彭揮雄稱:「(擔任神頭)是一種光榮來的,因為你要等幾十年,一生人一次,結了婚又要排隊,你會覺得義不容辭去做,為這條村祈福,如果真的能求到風調雨順的,我們相信是好的。」

而其他多名擔任「神頭」的村民亦表示,為自己能參與儀式感到開心,身為村中的一員,在等待多年後,能代表村民為本村祈福是十分榮幸的事。

「神頭」在「太平洪朝」持續兩日緊密的程序中,從頭到尾參與每一項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在「太平洪朝」持續兩日緊密的程序中,從頭到尾參與每一項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在粉嶺圍的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彭氏後人以此為榮。(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在粉嶺圍的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彭氏後人以此為榮。(陳仲明/大紀元)

「落葉歸根」思想影響後代

步入花甲之年的彭揮雄,在英國定居已經五十年,但每年祭祖都會返村參與,更常常與出生在英國的兩名子女分享村中的歷史,他相信「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下一代亦應該了解傳統。今年彭揮雄擔任「神頭」,是家中的大事,新婚的女兒彭慧怡(Yvonne)更帶著英國的丈夫Edward Clare專程返港,感受新年氣氛,也很高興能見證父親生命中的重要時刻。

今年父親擔任「神頭」,自小在英國長大的彭慧怡(Yvonne)帶著英國的丈夫Edward Clare專程返港,見證父親生命中的重要時刻。(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父親擔任「神頭」,自小在英國長大的彭慧怡(Yvonne)帶著英國的丈夫Edward Clare專程返港,見證父親生命中的重要時刻。(陳仲明/大紀元)

彭慧怡自小在英國長大,但她對粉嶺圍依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父親回港時她也常常一同回來探望爺爺,觀察到爺爺家中有不少歷史資料,認為這些資料十分有價值,令她知道這是她的「根」。

她續分享:「如果我有孩子,我的孩子應該學習廣東話,花一些時間跟爺爺相處,去了解他的根,我相信了解家族的歷史很重要。」

彭慧怡的丈夫Edward是地道的英國人,他首次來港,對粉嶺圍熱鬧的氣氛感到很新鮮,也體會到村民之間緊密的聯繫,他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一趟旅程。他笑言自己若能擔任「神頭」,一定也會感到榮耀。

「神頭」在粉嶺圍的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彭氏後人以此為榮。(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在粉嶺圍的儀式中擔任重要角色,彭氏後人以此為榮。(陳仲明/大紀元)

年輕人支持傳統活動 盼繼承

三歲便離開粉嶺圍,到市區居住的姊妹彭詠嵐(左)、彭詠琳,每年都會返村觀看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三歲便離開粉嶺圍,到市區居住的姊妹彭詠嵐(左)、彭詠琳,每年都會返村觀看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三歲便離開粉嶺圍,到市區居住的彭氏姊妹——彭詠琳、彭詠嵐,如今已是大學生,她們每年在「點燈」及「太平洪朝」期間都會返村觀看儀式,今年對於她們而言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一年,因為她們的伯父今年擔任「神頭」。她們認為這是圍村十分重要的傳統,自己一定支持。

她們偶爾也會帶市區的朋友前來觀看儀式,體驗圍村的氣氛,令更多人認識粉嶺圍的文化。她們相信居住在市區的人,未必知道原來新界有那麼多傳統儀式,如果不保育,可能再過幾十年後,這些儀式就會失傳。

二十來歲的彭浩軒,十分支持圍村的活動,曾經在前年的「太平洪朝」儀式中擔任「拜年仔」角色。(陳仲明/大紀元)
二十來歲的彭浩軒,十分支持圍村的活動,曾經在前年的「太平洪朝」儀式中擔任「拜年仔」角色。(陳仲明/大紀元)

彭氏姊妹的好友彭浩軒,今年二十來歲,也十分支持圍村的活動,前年曾在「太平洪朝」儀式中擔任過「拜年仔」角色,跑遍家家戶戶祈福。「拜年仔」角色,原本要由當年「神頭」的兒子擔任,因前年未有合適的「神頭」兒子擔任,他便獲邀擔任「拜年仔」。早上五點就要起床參與祈福活動,跑遍全村,過程雖然辛苦,但他也認為是值得的,他相信這些傳統應該有人繼承。他又稱,來年若再被邀請擔任「拜年仔」,他也願意參與,因自己是圍村的一份子,彭氏的一份子,有責任為圍村做些事情。

彭浩軒(左)在前年的「太平洪朝」中擔任「拜年仔」角色。(張浩林提供)
彭浩軒(左)在前年的「太平洪朝」中擔任「拜年仔」角色。(張浩林提供)

* * * * * * * * *

落葉歸根,彭氏後人對村中的傳統都有一種特別的感情,除了堅持每年舉行「點燈」及「太平洪朝」儀式外,令彭氏後人更為期待的是即將在明年舉行的十年一屆太平清醮,屆時或會有更多來自海外的彭氏後人返村參與活動,延續圍村傳統。◇

「神頭」為粉嶺圍「點燈」及「太平洪朝」儀式中拜神的代表,村民普遍視擔任「神頭」為榮耀。(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為粉嶺圍「點燈」及「太平洪朝」儀式中拜神的代表,村民普遍視擔任「神頭」為榮耀。(陳仲明/大紀元)

正月十五日子時,「神頭」在神棚上貼上「太平洪朝」儀式的對聯,代表「太平洪朝」儀式正式開始。(陳仲明/大紀元)
正月十五日子時,「神頭」在神棚上貼上「太平洪朝」儀式的對聯,代表「太平洪朝」儀式正式開始。(陳仲明/大紀元)

除了開燈日為花燈「點燈」外,「神頭」在每日早午均為象徵新丁的油燈添油,直至正月十五日。(陳仲明/大紀元)
除了開燈日為花燈「點燈」外,「神頭」在每日早午均為象徵新丁的油燈添油,直至正月十五日。(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由於天雨關係,其中一項富有特色的儀式「搶雞毛」,改為「派雞毛」,每人皆可分得雞毛。(陳仲明/大紀元)
今年由於天雨關係,其中一項富有特色的儀式「搶雞毛」,改為「派雞毛」,每人皆可分得雞毛。(陳仲明/大紀元)

在「扒船」儀式中,「神頭」捧著紙船走遍圍村中的家家戶戶,各戶人家將髒物倒進紙船中,喻意將家中不好的東西帶走。(陳仲明/大紀元)
在「扒船」儀式中,「神頭」捧著紙船走遍圍村中的家家戶戶,各戶人家將髒物倒進紙船中,喻意將家中不好的東西帶走。(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張貼人緣榜。(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張貼人緣榜。(陳仲明/大紀元)

「問杯」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問杯」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卸下人緣榜。(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卸下人緣榜。(陳仲明/大紀元)

「化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化燈」儀式。(陳仲明/大紀元)

「太平洪朝」儀式進入尾聲,村中族人抬轎送神回廟。(陳仲明/大紀元)
「太平洪朝」儀式進入尾聲,村中族人抬轎送神回廟。(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送神回廟。(陳仲明/大紀元)
「神頭」送神回廟。(陳仲明/大紀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